为积极推进四川大学深地医学学科建设进程,2018年12月28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深地医学中心组织召开“深地医学中心子课题项目年度进展报告会”,特邀华西医院、华西第二医院、华西口腔医院、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的30余名专家及项目代表参会。会议由深地医学学科建设发展中心吴江研究员主持。
此次年度进展报告共包括十八项子课题科研项目,涵盖耳鼻咽喉、呼吸、肿瘤、神经、精神、男性生殖、儿科、妇产、预防、口腔和基础医学等学科领域。
课题进展报告中,每位子课题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汇报。各子课题项目自立项以来,各负责人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深地医学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按照项目预期时间规划,分别从地下环境空间因素(包括低本底辐射、光线、温度、湿度、幽闭和气压变化等)影响生命体健康的角度出发,以地下不同深度空间从事生产生活人群为研究对象,积极开展细胞生长代谢、生物节律、生殖发育、微生物生态及生物溯源、心理稳态调节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评审专家对各项目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与会专家针对如何整合资源,搭建合作平台,聚焦目标做实研究规划,前瞻布局做好学科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做好申报成果的规划等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深地医学学科建设发展中心吴江研究员在项目推进情况小结中表示,目前深地医学相关研究已经在“生长发育、健康流调、微生物溯源监控”三个层面开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果。2019年,中心将按照工作部署安排,在充分调研国内现场选址的基础上,拓展研究测点,建立2-3个固定研究合作平台(如平煤神马集团、四川嘉阳集团、成都地铁公司等),共同推进深地医学学科建设,探索制定有益健康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标准。
深地医学中心首席科学家步宏教授指出,深地医学是一个真正创新超前部署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探索性,目前各个子项目推进情况良好。下一步,项目开展应从生命体健康、公共卫生、临床医疗等三个领域,突出关注“深地”与“健康”联系的科学问题,充分认识地下人居空间环境因素与临床疾病治疗的关联关系。在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地医学与临床各学科研究的前沿交叉领域,探索深地医学防病治病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为进一步开放利用宜居生态地下空间奠定理论基础 。
万学红常务副院长对课题组前期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答,并对下一步工作计划、地下空间选点、研究对象调研、成果发表等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他指出,深地医学是一个面向国家大健康战略的全新学科方向,深地环境因素对人体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及其程度基本处于认知空白的状态。作为深地医学学科牵头单位,华西医院将从学科实验室平台建设、研究生培养、人才政策奖励、经费支撑等方面全力支持深地医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