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神经外科王伟教授带领其神经调控中心团队,在多学科协助和支持下,为一位脑卒中后顽固性中枢性神经痛患者实施了“脑皮层电刺激术”(MCS)。
该患者2年前突发高血压脑出血,造成左侧肢体偏瘫,经保守治疗后,左侧肢体肌力部分恢复,但逐渐出现左侧半身顽固性、中枢性、神经疼痛,呈剧烈的锐性电击样痛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患者曾感抑郁并有轻生念头,反复就诊于神经内科、疼痛科及康复科,予以足量联合使用一线中枢性镇痛药,镇痛效果不佳,同时因药物副作用,停用部分镇痛药物。
入院后,经过全面检查及临床评估,MRI证实患者右侧丘脑出血后陈旧性软化灶,是造成患者疼痛的罪魁祸首。在服用镇痛药的情况下,患者疼痛可视化评分(最高分10分)达7-8分,属于顽固性难治性中枢性疼痛。
经过周密的讨论和评估,王伟教授团队决定为该患者实施“脑皮层电刺激术”(MCS)。虽然开展此项新技术,需要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但王伟教授团队下定决心、迎接挑战,为部分疾病缠身却无处可医的患者开拓一条道路、带来一线希望。
术前,为患者进行了精细颅脑核磁定位扫描,术中在精准的神经影像导航下实施开颅手术,运用神经电生理技术精准识别偏身疼痛的脑回投射区,引导外科刺激电极的植入,测试参数正常,植入手术成功。
术中植入电极及术后头颅X光
植入的成功仅是治疗成功的一部分,术后程控更是关键。在患者的充分配合下,经过术后一周缜密的预刺激测试,寻找到最佳刺激靶点及电场分布方式,证实疼痛部位全覆盖、疼痛程度缓解满意(术后VAS评分1-3分),同时未见任何相关副反应。按计划再次手术,植入刺激发生器。最终整个治疗完全成功,患者痛苦而来,满意而归。
D. K. Binder教授正与我们的接待人员熊博士和高博士交流
当天,来自美国加州大学的D.K. Binder教授观摩了此次手术,他表示手术的改良方案出乎他的意料,并对我院手术技术及设备予以高度评价和赞赏。
脑皮层电刺激(MCS)可用于治疗各种各样的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中包括三叉神经痛、卒中后丘脑痛、脊髓损伤后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性疼痛、幻肢痛以及各种复杂局部性疼痛综合征,是目前各种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最后、最高级别的手段,堪称“最后一道防线”。与传统各种镇痛治疗方案相比,MCS是一种可调试、可逆的治疗方案,并且没有相应的药物毒副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王伟教授已应用MCS治疗了3位顽固性、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此项新技术的开展,为我院神经外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体现了我院神经外科不断追求创新、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和理念,推动我院神经调控技术继续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