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当前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议题。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上锦院区的管理者们深刻认识到,医患关系作为对立的矛盾统一体,必须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加以审视,就像一枚硬币,只有把它抛起,才能看清它的两面。
基于这种认识的指导,9月6日下午,一场主题为“用爱架起桥梁,用心呵护生命”的医患沟通大赛在上锦院区拉开帷幕。这场活动,通过医务人员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示医患沟通的实景,用身边的事例阐述对医患关系的理解,以换位思考的角度探索医患关系存在问题的症结,教育医务人员要学会抛起硬币,不拘泥于自我一面,感悟硬币另一面病患的利益诉求,把医疗活动从通过生物手段的解决病痛与心理学和社会学层面的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医患沟通技能,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精筛细选,找准医患沟通的难点
举办医患沟通大赛是一次新尝试,活动策划者们一致认为,要用实实在在的案例教育人,要用轻松的形式把日常工作的难点展示出来感染人。为此,他们统筹考虑临床工作特点,梳理医疗活动内在逻辑,提炼工作中遇到的医患沟通矛盾焦点问题,确定了致命的车祸伤、绝望的肿瘤君、愤怒的父母、繁忙的前台、突发的抢救、害羞的患者、特色中医等十个命题,并将全院40余个临床医技科室根据专业特点划分为十个组,用多科协作的方式还原医患沟通现场,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情景剧,展现沟通能力与沟通技巧。
换位思考,感悟医患沟通的痛点
“如果医生能这样给予患者家属安慰,那真的是太温暖了!”心脏综合病房赵建洵医生在《突发的抢救》中饰演患者家属后如是说。神经内科张奕玲在饰演了HIV患者后说“如果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时刻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可能医患关系会更加和谐。”真人真事再现的情景通过在舞台的演绎,给每天参与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们提供了一个审视自身行为的新视角。当换位到硬币的另一面参与到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们也由衷地对患者的关切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感触,而这正是对医患沟通痛点的共鸣。
专业点评,共觅医患沟通的支点
活动邀请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院本部医教部医疗综合科刘敏科长,耳鼻喉头颈外科赵宇副主任,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唐莉律师组成评委组,从医疗安全、沟通技巧、告知义务的履行等不同的专业角度对十个医患沟通场景的展示进行了点评。
“在当今的医患现状中,沟通技巧的重要性某种程度上不亚于医护技术的重要程度,在这方面外科的医护人员要多向内科的老师们学习。”“信息不对称是横亘在医患之间的一道障碍。医生的每一句话都能影响患者的心理感受。医生经过了长期规范的医学专业训练,表达的时候更多使用的是医学术语,而老百姓并不理解医学术语。”“对于一名医务工作者来说,医学专业知识与人文素质教育,正如同左膀右臂,缺一不可”。评委的精彩点评,阐释了“为什么要沟通,怎样去沟通,如何沟通得好”这些核心问题,从不同的维度,为大家寻觅了医患沟通的支点。
上锦院区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举办的这场医患沟通大赛,抛起了一枚硬币,让院区的医务人员看到了医疗活动中熟悉的自己,更看到了相对陌生的患者,而这正是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