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我院承办的2018第四届成都精准医学国际论坛成功举行 2018.09.10

9月8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大学共同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联合承办的2018第四届成都精准医学国际论坛在成都锦江宾馆召开。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旭光、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敬静等校领导参会。两院院士、海内外多家院长学者、知名投资人、资深创业者等百余名重量级嘉宾和近千余名精准医学领域精英齐聚蓉城,共襄盛会。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对莅临参会各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精准医学是国家重要的创新战略资源,代表了全球未来医疗健康发展的制高点,是践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内在需求,将为人类诊疗范式带来革命性突破。华西医院将充分依托其优质的医疗资源和雄厚的科研实力,不遗余力为我国精准医学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做好“排头兵”和“后援队,积极为中国精准医学前沿技术创新融入全球化进程打造医、产、学、研、资、创的多方交流平台。

四川大学党委敬静副书记代表四川大学致辞。她指出,精准医学领域炙手可热,吸引了各国政府、学界、产业界的密切关注。自2014年华西医院成立华西精准医学中心以来,精准医学在华西医院肺癌诊疗、骨肿瘤外科、胃肠病变诊疗,以及妇产儿科、口腔科等领域的应用均取得巨大进步。目前,四川大学在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办最好医科”的目标,致力于培养更多的医学家,而精准医学则是医学家的新动能与突破点。希望通过大会的交流学习,能够为我国精准医学的发展提供新思路,积蓄新能量。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旭光分析了成都精准医学发展的前景,“成都具备精准医学发展的三大优势:政府对于医药健康发展的大力支持;具备医学发展的源动力,即医学高等学府、医疗机构以及高端人才;具备完整的医药健康和精准医学产业链,以及强大的产业转化能力。”基于此,相信成都会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医药健康以及精准医学发展贡献更多的“成都力量”!

本次大会注册参会人数700,其中临床专家和科研人员300余人,企业代表400余人。大会“精准医学前沿技术”为主题,设立1个院士论坛、4个分论坛和4个平行论坛,特邀国外院士3人、两院院士3人24国际精准医学领域顶尖专家60余名国内知名学者。

“院士论坛”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教授分享了肿瘤微环境与生物治疗的研究进展,通过大量的研究成果展示了生物治疗的前沿进展,同时也给与会者如何进行技术创新与转化以思想的启迪。中国工程院程京院士展开了关于生物芯片与精准医学关系的讨论,同时,程院士也全面系统的介绍了如何从临床发现问题,进而实现成果转化的过程,对于提升临床医生的创新思维颇有启发。加州大学、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王存玉教授分享了在成体干细胞的分子调控领域取得的新成果。古语有言“寒从足下起”,王院士的讲座则阐释了“老从骨中来”。王院士解读了PGC-1α在干细胞命运抉择与骨脂平衡调控中的作用。安大略癌症研究所Tak Wah Mak院士从阴阳学的理念,就肿瘤的免疫、代谢、DNA损伤等多方面提出了肿瘤治疗的前景。华盛顿大学Everett Peter Greenberg院士以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为例,通过细菌的社会群体效应展开话题,为与会者了解新的细菌精准治疗靶点提供了许多有益借鉴。

8个分论坛深度聚焦“精准医学研究前沿”、“精准医学技术与临床转化”、“基因、基因组和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医疗3D打印“精准医学与创新药物”、“精准诊断与健康管理”、“微生物组学技术创新”、“专科医联体与智慧医疗”等前沿领域,与会嘉宾同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分享与交流

此次大会充分展示了我省、四川大学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精准医学前沿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科技创新成果,将为中国精准医学前沿技术创新融入全球化进程提供医、产、学、研、资、创的多方交流平台助推我国精准医学科技和产业发展

8日晚7点,由四川省知识产权局、四川省科技厅共同指导,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果转化部、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全国精准医学产业创新联盟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精准医疗专利创新大赛”在成都锦江宾馆隆重举行。来自医院、企业、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投融资机构约200多位嘉宾出席了本次大赛。

大赛从6月25日启动,经过两个月的项目征集,主办方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西安、无锡、成都等主要城市医疗机构的专利技术成果130余项,且主要集中在精准医疗相关的药物、医疗器械/耗材、3D打印、体外诊断等领域。经过主办方专家评审委员会严格、公正的评审,评选出原创性强、临床应用价值高,且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10个专利项目进入决赛,另外挑选未进入决赛的30个优秀项目进行现场布展宣传。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10名决赛选手经过紧张角逐及评委专家现场打分,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我院屠重棋教授的项目《3D打印仿骨小梁多孔承重金属假体》荣获一等奖;龚启勇教授的项目《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情绪稳定性评价系统及其评价方法》荣获二等奖;解慧琪的项目《子宫壁软组织修复材料》荣获三等奖;胡兵教授的项目《一种燕尾形刀头的内镜下黏膜剥离器械》荣获优秀奖。

作者:刘欢 编辑:郑源 来源:宣传部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