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中国科学院施一公院士莅临我院访问交流。张伟书记、龚启勇副院长、刘伦旭副院长以及科技部、相关临床科室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出席会议,全院各科(室)医务人员、专职博后、博(硕)士等1000余人参加讲座。
下午14:30,临床教学楼多功能厅早已座无虚席,许多听众从其他医院甚至外地专程赶来听讲,两侧过道、前后空地都挤满了听众,大家席地而坐,等待一场学术盛宴的开启。
15:30,施一公院士准时登场,论坛现场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施院士以《结构之美》为题,从宇宙天体讲起,用生动的宇宙、恒星、星云图片展示了宏观的大天体物理结构奥秘,让听众们感受到宏观结构之美;随后,施院士又从自己的专业领域阐述了细胞和蛋白的微观结构之美,同时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从结构生物学的角度带领全场听众领略生命及生命过程的魅力,分享了生物化学的基本结构和探索生命科学的秘密,并讲解了如何运用最新科学研究来抵御和治疗疾病,展示了生命科学的神奇。施一公院士将生命科学的发展娓娓道来,他严谨的科学思维和求真务实的学者魅力让在场听众为之折服,近千人的会场鸦雀无声,只有时时响起的雷鸣掌声。讲座尾声,施院士与在场听众互动交流,结合自己的研究及工作经历,回答了听众“结构生物学实际作用”等问题。
讲座后,我院特别组织了院内青年人才座谈会,邀请施一公院士与我院部分科研骨干进行了深入交流。座谈会上,在谈及学生培养工作时,施院士本着“科学求实,艺术求美”的理念,一如既往地鼓励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科研工作者及学生永葆“学习的初心”。
施一公,男,1967年生,结构生物学家,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成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章、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成就奖等奖项,迄今发表SCI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在《自然》、《科学》和《细胞》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