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我院完成中西部地区首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 2018.08.14

近日,我院心内科刘兴斌教授带领的心衰与器械治疗亚专业组团队成功为两名高危心脏病患者植入了无导线起搏器。这是中国中西部地区首次完成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标志着我院成为全国首批开展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医院之一。

接受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两位患者都属于高风险患者,其中一名为83岁的老人,2个月前突发黑矇伴出汗,入院后动态心电图诊断“慢室率心房纤颤伴间歇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建议单腔起搏器治疗。另一名患者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五年伴房颤、房室传导阻滞,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且患者心跳时快时慢,无法服用控制房颤等心律失常的药物。考虑到两位患者的基础情况和安置常规永久起搏器存在的风险,刘兴斌教授为患者选择了经皮植入的无导线起搏器方案。与传统起搏器相比,无导线起搏器创伤微小、无需切开皮肤、无需制作囊袋、无需沿血管放置电极导线,大大降低了传统起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

8月3日,在刘兴斌教授、徐原宁医师、郑明霞护士长和冯明华护士等医护人员的通力协作下,两台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十分顺利,仅30分钟即完成了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第2天病人可下床活动;观察3天后,术后程控起搏器参数正常,各项指标正常,患者顺利出院。

自1958年起搏器问世以来,传统起搏器植入疗法已经成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一线治疗手段,救治了无数患者。但传统起搏器由于需要植入起搏电极,在患者皮下构建能装入起搏器的囊袋,这些有创操作均面临着一系列的并发症,在此背景下,无导线起搏器被发明了出来。无导线起搏器外观只有胶囊大小,长25.9毫米,体积1.0立方厘米,重量仅2克,体积和重量仅为传统起搏器的十分之一。虽然体积小,但它几乎具有单腔起搏器所有的功能,并且不需要起搏导线、不需要设置囊袋;此外还能兼容1.5 T和3.0 T核磁共振扫描。

据了解,无导线起搏器已经在2015年获得欧盟批准,2016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目前全球已植入20,000余例。按照国家药监局要求,中国本土的临床研究项目也正式启动,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我院将与其他六个中心一起完成本次临床试验,让全球最领先的疗法和产品更快的应用到中国患者中,解决老百姓的切实需求。

作者:刘兴斌 徐原宁 编辑:史杰蔚 卢添林 来源:多中心联合研究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