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第十一次全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暨第八次全国人工听觉技术学术会议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会议由《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及嗓音学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联合主办。
两年一届的全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暨人工听觉技术会议是业界规模较高、影响力较大的学术盛会。今年会议议题涵盖遗传性聋诊断及遗传咨询、如何应对老年听力障碍问题、特发性耳鸣的治疗、BPPV的规范化诊治、功能性发生障碍的诊治、发声功能重建、人工耳蜗的精准医疗及效果评估及3D耳内镜解剖示教等内容,充分展示了国内听力学、嗓音言语医学及人工听觉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及成果,也显示了耳内镜新理念与传统显微镜手术方式的碰撞。
我院耳鼻喉科杨慧副教授的《嗓音疾病患者嗓音训练后的声学改变及疗效分析》、李刚博士的《同龄接受人工耳蜗/助听器干预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损儿童早期语前听能发育的对比研究》及陆涛博士研究生的《中国45岁以上自报听力障碍成年人的认知能力情况调查》论文入选大会发言。杨慧教授就嗓音训练如何改善声带良性病变、肿瘤术后及功能性等嗓音疾病的发声情况作了精彩发言,研究证实嗓音训练是治疗器质性、功能性嗓音疾病的有益手段,可明显改善甚至恢复患者的发声质量,该成果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陆涛博士研究生利用国内开放数据库调查国内中老年人口听力障碍人群的认知能力情况,发现听力障碍人群的认知能力明显低于听力正常人群,同时存在性别差异。陆涛代李刚发言的《同龄接受人工耳蜗/助听器干预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损儿童早期语前听能发育的对比研究》获得优秀论文奖,该研究认为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对弱听儿童进行干预,都可促进弱听儿童的早期语前听能发育,从而为后续的言语发育奠定基础。
两天的会议内容精彩紧凑,从基础到临床、从评估到应用、从解剖示教到微创手术展现了学科发展的强势劲头和前沿动态,也体现了未来多学科交叉发展的必然趋势。我院耳鼻喉科听力、嗓音各亚专业近年来不断取得全国认可的学术成绩,在未来会继续提升自身优势,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