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中国工程院王辰院士莅临华西医院进行交流访问。李为民院长、万学红常务副院长,龚启勇副院长,刘伦旭副院长以及科技部、相关临床科室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等出席了相关会议。本期院士论坛由科技部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对接,并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四川省启动会同时举办。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护、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专职博后、各研究所(室)、博(硕)士研究生400余人参加讲座。
上午10时,王辰院士作了题为《关于我国医学教育的一点思考》的专题讲座。他从医学本科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本科教育与毕业后的衔接、住培专培与专业学位制度、医生的职称体系、医生的职业形式、医生与研究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对于医学教育体系的思考和见解,深入探讨了当前医学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如提出医学招生规模必须保持稳定,并坚持医学精英教育;很多疾病可能自愈,庸医之害甚于无医;本科教育必须是大医学,是通识教育,而不是职业教育;同时提到医生助理(PA)在学制设立中的重要意义。王院士同时强调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专业专科设计有深刻的学理,应参照国际成熟、主流的ACGME为依据;医生的职称体系有两个路径:职业路径和学术路径,应予以清晰划分;关于医生是否该做研究这一问题,王院士认为研究是医生的素养与能力,是知识分子的基本属性,但不是要写成文章才是研究,作为临床医生,自己思考、归纳、总结也是研究。要将质朴的研究转化为讲方法的研究。在讲述中,王院士结合了协和对于医学生培养的制度设计,以及协和选人的标准等实践经验进行分享。精辟独到的观点、清晰缜密的逻辑、风趣生动的例举多次引发现场听众的热烈掌声。
会后,很多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及护士,以及研究生、住院规陪学员表示,聆听此次讲座收获非常大,王辰院士点明了医生培养的客观规律及核心要素,梳理了从本科医学生到临床医生的成长路径,并提出了解决现存问题的思路和制度设计。
链接:
王辰,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党委常委。 兼任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呼吸病学系主任。国际肺血管病研究院(PVRI)西太区副主席,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主任,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 主编,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主编。长期从事呼吸疾病的临床、研究、教学工作,取得多项重要创新并进入国际诊疗指南。大力推动国家控制吸烟工作。承担国家科技支撑、863、973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卫生部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和《内科学年鉴》(Ann Intern Med) 等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发表论著逾百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世界卫生组织控烟杰出贡献奖。2014年,获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医学部荣授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