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下午,我院在行政楼三会议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成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学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并发布我院在医学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研发进展。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陈新有主任、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书记沈骥主任、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田云辉副厅长,我院李为民院长,希式异构公司宋捷董事长、专家委员会吴韧主席等出席发布会,会议由龚启勇副院长主持。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33家媒体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中央电视台在当晚的晚间新闻中进行了报道。
据悉,华西医院将基于医学多学科优质资源和科技实力,与希氏异构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华西-希氏医学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开展系统性的医学人工智能研发、转化、应用和推广;研究范围涉及消化内镜、病理、CT、MRI、超声等学科的医学人工智能技术。
发布会上,李为民院长表示,未来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尤其人工智能(AI)已成为新一轮全球竞争的技术制高点。人工智能技术(AI)近年在医疗健康领域突破性的发展,使医学与AI技术的结合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预示着这将是未来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李为民院长强调,本次发布会既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大转化成果展示,也是华西以开放姿态释放医院资源的重要标志,华西医院将在中国医学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与产学研各单位开放合作,共同形成医学人工智能的“中国力量”。
沈骥主任、田云辉副厅长、陈新有主任分别致辞,表示华西-希氏医学人工智能研发中心的成立将有效地弥补医疗资源尤其是医生资源不足、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不足,同时提高医学诊断的水平与效率,对国计民生产生极大地积极影响。
随后,医学人工智能研发中心主任步宏教授介绍了“华西-希氏医学人工智能研发中心”情况,希式异构公司CEO宋捷介绍了与华西合作情况和未来展望,消化内科唐承薇主任介绍了消化内镜人工智能项目的研究进展。
在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演示中,通过云端,上传12张检查图像,不到10秒,就准确地筛选出息肉、新生物(癌症)和静脉曲张三种消化内镜检查常见结果,这项消化内镜图像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将替代现在全靠经验丰富的医生肉眼判断检查结果的方式,对静态图片和动态视频做出提示和判断,帮助对消化内镜下的多种疾病做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诊断。目前,该项智能识别技术的初期准确率,包括息肉、新生物(肿瘤)以及静脉曲张的准确率已经分别可达到92.7%、93.9%和96.8%。该技术研发的技术团队负责人吴韧介绍说,下一步,通过更多高质量数据的“学习”,更好的计算机算法和计算机能力,智能识别技术的准确率、速度都将得到更加精准的调整。
唐承薇介绍说,通过希氏内窥影像及视频智能判定系统,对静态图片和动态视频作出提示和判定,帮助各级医生快速完成诊断,尤其是对基层医生的帮助作用十分显著。“我们希望,未来两三年内可以应用到临床上,但科学研究必须要精准和谨慎。”
在随后进行的研讨会中,来自我院病理科、消化内科、放射科、超声科、大数据研究中心等临床科室和研究室的专业人员与希式异构的负责人针对医学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瓶颈突破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