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姐,这个凝血的标本有点脂血,要怎么处理?”
“放到高速离心机上离心一下,我来教你怎么做。”
“师姐,凝血的危急值是要上报的对吧?”
“对,这个是你们要求掌握的内容,过来我教你。”
“师姐,这个标本我好像处理错了。”
“我看看,恩,问题不是很大,我来跟你慢慢说。”
……
以上对话每天发生在实验医学科临检科室里,对话中的师姐,是实验医学科的主管技师牛倩,由于实习生初入岗位的生疏,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有时还会犯一些不必要的小错误,牛倩都很耐心的解答,细心地告诉同学们应该怎么处理,即使在每日高强度的工作中,她仍能保持着脸上的温柔与微笑,不厌其烦地为同学解答一个又一个问题,这对于刚刚接触工作的实习生们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关怀与肯定。
因为年龄相差不大,而且同样毕业于四川大学,牛倩似乎更愿意让同学们叫她师姐,而不是老师。“他们这么大的孩子,有时候想要请教问题,又怕太麻烦别人,叫师姐的话更有亲切感,方便我跟他们交流。而且,按年龄来说,我可不就是他们的姐姐嘛。”说最后一句的牛倩略有羞涩,不好意思地笑了。
在师弟师妹们眼中的牛倩,也确如一位负责任的大姐姐模样,“牛师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一位刚刚开始实习的同学说,“我去的第一个科室就是临检,很多都不熟悉,幸好遇到师姐,通过引导启发我的思维,我学到了很多。”作为师姐,牛倩时刻展现在大家面前的都是勤学勤做、严谨的工作态度。“有次下班很久了,怀孕5个月的师姐还在科室的流式细胞仪旁皱眉思考着什么,原来她惦记着正在做的一个课题的血小板数值,不放心所以亲自跑一趟。”
“我比较喜欢临床研究,每次从前期开始筹备项目,到最后分析结果进行总结,都能让我有很大的成就感,尤其是当我所研究的项目对临床有意义,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或治疗的时候,”牛倩说起科研便滔滔不绝。因为有着对科研浓厚的兴趣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牛倩已在国内外知名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篇,其中2012年发表在《Rheumatology International》杂志的论文“Disturbed Th17/Treg balance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以被引63次的成绩成为实验医学科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其硕士毕业论文获评“四川省优秀硕士论文”。此外,牛倩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课题一项及四川省卫生厅课题一项,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六年期间,曾多次参加国内检验学术会议,并赴法、英等国参加相关国际会议,积极地与专家和同行进行学习和交流,“我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才能更好地为我目前的工作岗位做出贡献。”牛倩眼神坚定地说。
牛倩努力认真的态度也使得她和同事相处融洽,“她很上进,科研研究很认真。每次带我们做课题的时候,大家都会很相信她。”临检室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她平时也挺活泼,有时还不忘捉弄我们一下。有一次做血常规项目,她拿了份病例的报告单,一脸严肃地告诉我说我现在很危险,结合临床表现有可能是急性白血病,然后问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所有急性髓系白血病怎么分类怎么鉴别诊断,我很忐忑地回答了她之后,她噗嗤一笑说,还不错嘛,都记得,没有因为换岗位了就忘了,骗你的,没事,指标都正常。当时把我给吓得呀,事后我也考了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才罢休。”工作和生活中的牛倩,永远都是一副活力满满的模样,充满着对工作与生活的热忱,对同事和学生的友爱。
没有把“我是一名党员”挂在嘴上的年轻党员牛倩,确确实实地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无私奉献、锐意创新,把青春挥洒在检验事业的热土上,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华西检验人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