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点赞华西青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鄂青年突击队荣获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2020.04.30

在五四运动101周年到来之际,共青团中央联合全国青联公布了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评选结果, 我院援鄂青年突击队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旨在树立政治进步、品德高尚、贡献突出的优秀青年典型,反映当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本届全国共34个集体获评。这是四川大学及我院首次获得这一集体殊荣。同时青年突击队队员,急诊科护师佟乐及重症医学科医师基鹏分别获得第23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荣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院先后派出五批医疗队共计175名医务人员奔赴武汉前线开展医疗救援工作。在院党委的领导和上级团组织的指导下,院团委面向医疗团队的青年医护骨干发出号召,紧急组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鄂青年突击队。青年队员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发挥青年有活力、有干劲、敢克难的特点,立足岗位、冲锋在前、不畏艰险、积极奉献,主动承担救治工作中最危险最辛苦的操作,积极攻克一个又一个医护难题,充分利用休息时间开展临床研究、科普宣传、一线报道等工作,用最敬业的精神、最专业的知识、最坚强的毅力,全身心奋战在武汉战“疫”一线,用实际行动彰显牢记跟党初心、践行青春使命的决心,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把最美丽的青春写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主动请缨到一线,医疗救援我当先

最需要的地方青年突击队担当有为,最危险的岗位突击队队员冲在一线。当党和国家吹响战“疫”的号角时,青年党员、共青团员第一时间纷纷请战,青年医护骨干听从号召迅速集结,他们是来自于全院各相关科室的中坚力量,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疑难危重患者救治经验,他们放弃新春佳节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勇担重任,毫不犹豫,绝无推卸。在与妻儿长辈简单道别后,快速投入抗疫战斗。医院老团干徐原宁医师、邓凯医师、王瑞护师积极申请加入青年突击队并主动承担组织服务工作,他们说,“青年突击队是共青团的重要工作品牌,我们作为一名老团干,更应主动担当作为,让‘青年突击队’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蓬勃的生机活力”。突击队队员格绒下姆,一名“90后”丹巴藏族姑娘,面对家人的不舍和担忧,她从不曾后悔退缩:“作为华西的一份子,在那么多份请愿书里被选中,我感到自豪。”青年突击队副队长邓凯,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作为消化内科医生的他主动请求前往医疗救治一线,他说:“当穿上这身白大褂,我就有了使命感,况且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怎么舍得她受伤?”

全力以赴抓救治,救死扶伤显担当

突击队立即投入战斗。医疗队抵达武汉后立即接管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仅1.5公里的武汉江汉区红十字会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区的7个病区,负责259张床位,并立即采用急诊工作模式开展高强度救治工作,用平时临床积累全力帮助每一位患者。突击队队员冲锋在前。床旁纤支镜和气管插管这种暴露风险最高的操作,队员主动请缨迎难而上;医疗救治没有特效药, “一人一策”精准救治患者;病人感到孤独、害怕、无助、惊恐,队员像病患的亲人一样及时给予安抚和支持。突击队队员业务精湛。突击队主动承担救治工作中最危险的操作,攻破诊疗过程中一个个难关,和医疗团队成员一起共同开创了“优化医护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建立科内分级诊疗制度、危重病人MDT多学科救治、多方配置资源以保障医疗救治”四类成效显著的危重患者救治举措。

顽强拼搏战疫情,勤修研学为救人

每名突击队队员身兼数职,以顽强的意志毅力完成高强度工作。在医疗救治一线,心内科医生兼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技师,重症医生兼职超声医生,心理治疗的护士需要兼职总务护士,病区护士需要身兼护工、家属的职责,给病患发放慰问物资、打饭、喂饭……每一名突击队员都是“超级战士”,工作期间,不能喝水,更不能上厕所,满负荷的工作常常让他们浑身湿透,而余下的时间都是在为下一次工作做准备,即便如此辛苦,第二天他们又无怨无悔地投入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我们要和死神抗争,不放弃任何一个患者”的铿锵誓言。每名突击队队员一心战疫,以连续作战的精神开展诊疗研究。突击队队员们每天在高强度临床救治工作后极易感到疲惫,但没有一个突击队员说过想休息,在执行强制轮休制度后,轮休期间他们仍然牵挂病人的生命健康,利用极其有限的个人休息时间,通过线上讨论和查阅文献,结合分管病区实际特点,开展临床诊疗方案改进研究,协助撰写了《四川医疗队-武汉红十字医院病人诊治流程》、《四川医疗队队员感染评估处置流程》等关键性指南,还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为四川医疗队后期新冠肺炎病人救治工作提供价值非凡的参考。

青春战疫显风采,文字千钧报家国

突击队队员坚持撰写“战疫日志”和科普文章,积极正面发声,用平实的文字鼓舞人们抗疫必胜的信念和决心。突击队队员基鹏撰写的“战地笔记”,真情实感地记录了队员们在武汉一线的抗“疫”生活,充分展现了抗“疫”一线医务人员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和互帮互助、亲如一家的温暖氛围,阅读量累计超过40万。看到有援鄂同仁突发晕厥的新闻报道,被青年突击队队员们亲切称为“队宝”的队长徐原宁,利用专业优势写了一篇《给抗疫一线医护同仁的一点建议——认识和预防一种常见的晕厥》的科普文章,阅读量超过2万。大年初一,随队出征的朱仕超用“声音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在战“疫”前线每一天的所见所闻、点滴感悟,令人动容,并获得新华社转发。

在一线战“疫”的斗争中,8名突击队队员在前线递交入党申请书,并经组织考察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青年突击队中还涌现出了像吴孝文、佟乐等很多优秀的青年人物和感人故事,被央视、《中国青年》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每一束微光,都是战“疫”路上的火炬,也终究会汇聚成时代的火炬。

华西青年们在一线英勇奋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他们也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廖浩君 编辑:刘欢 来源:团委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