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牵头组建的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医疗救治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80名医疗队员赴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市郊高原地区参加“2020年川渝高原卫生应急联合演练”。这是该医疗队2020年度第三次高原卫生应急演练,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高原综合演练。
本次演练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重庆市卫生健康等联合主办。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国家(四川)中医应急医疗队3支国家医疗队,四川省疾控中心高原防疫队以及雅安、阿坝、甘孜、凉山救援分队,邱皓副院长及我院承建的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医疗救治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四川)WHO EMT等共9支队伍,共计400余人、60余辆医疗装备及后勤保障车参训。
接到应急响应后,我院应急医疗队伍迅速集结,于库房迅速清点物资、装箱发车,并进行了队员的动员及集体培训会。我院队员由成都抵达培训演练大本营康定市与其余队伍汇合,立即根据四川地貌复杂多样、地处地震多发区、自然灾害高发、交通事故频发,鼠疫等烈性传染病传播风险不断增加的特点,开展本次协同演练,进行全面统筹管理、针对性营地设计及队员的重点科目再次培训。
本次演练地点包括康定市区(海拔2600m)、新都桥镇附近(海拔3400m)、康定市市郊高原地区(海拔2600m),演练途中队伍将多次翻越折多山(海拔4000~4300m)。演练进行了队员的高原适应性训练,医疗流程演练;队伍高原状态下的后勤保障能力,后勤装备的全测试,查漏补缺;与当地医院的工作流程对接;对高原、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卫生扶贫、援藏支援等。野外营地在海拔3500—3800米的新都桥营地进行联合基地搭建,我院队伍共展开5顶非充气医疗帐篷,简易帐篷2顶;装备以后勤、急救创伤医疗为主。其中,便携式超声在高原地区能够快速无创甚至床旁进行创伤的快速评估;针对高原救援的自然条件,补充配备了被称为“高原反应克星”的便携式高原高压氧舱;根据应急队员自身身体状况,还专门设立了海拔3500-3700米的环境适应性训练和海拔4000~4500米区域进行了6公里徒步训练,全程动态监测参训队员在高原拉练中的身体指征和健康状况。
本次演练重点测试了队伍的高海拔地区野外生存、高原医疗设备测试、队员高海拔身体习服性训练、多次海拔4000米以上的长距离徒步拉练和灾难现场与各级指挥部及各医疗队协调统筹联络等,对再次提升队伍的高原紧急医学救援综合能力起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