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届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名单揭晓。我院泌尿外科王坤杰、麻醉手术中心朱涛、胸外科刘伦旭、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为民、骨科沈彬、神经内科周东、重症医学科康焰7人入选国家杰出医师;泌尿外科杨璐、骨科闵理、麻醉手术中心陈果、胸外科蒲强、康复医学中心魏全5人入选国家优秀青年医师。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领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长期在医疗卫生一线工作,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临床医学领军人才,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财政部组织实施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旨在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共推选出100名国家杰出医师、200名国家优秀青年医师。
向入选的华西医生表示热烈祝贺!
国家杰出医师
(按姓氏笔画排列)
长期从事泌尿外科领域极具挑战性的泌尿系损伤的修复重建工作。通过不断创新手术技术,首创尿道黏膜外翻吻合技术、首先提出“输尿管板”概念优化输尿管重建体系、创建经会阴直肠联合入路处理复杂性高位尿道直肠瘘、建立会阴直切口减少尿道重建手术创伤等技术,将上述疾病的修复成功率提升到95%以上,技术创新相关论文有19篇被国际权威指南引用。完成各类疑难复杂泌尿系修复重建手术5400余台。曾获“世界华人泌尿外科新星奖”“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郭应禄泌尿外科青年医师奖”,入选“天府名医”等人才项目。
从事临床麻醉工作30年。构建肝移植麻醉快速康复技术体系,搭建以麻醉科为主导的围术期MDT协同诊疗,研发麻醉风险预警与个体化调控体系、围术期不良事件闭环智能管理系统,并实现成果转化覆盖100家医疗机构。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发表SCI论文12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在临床一线耕耘肺癌综合诊疗30余年,首创“单向式”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完整技术体系、开发腔镜下出血防控技术,解决肺癌微创手术难题,并致力于系列技术在国内国际的推广,造福更多患者,累计应用手术患者超100万例;在西部地区率先开展双肺移植手术治疗终末期肺病。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担任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工作专家组胸外科组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胸腔镜外科学组长。
30余年来深耕临床一线,始终以解除患者疾苦为己任。率先开展肺癌早期筛查,肺小结节及疑难肺部疾病精准诊治新技术,建立了中国版肺结节恶性风险评估与精准处理体系,尤其在超早期肺癌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
长期从事骨关节疾病和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及精准性临床诊疗、髋膝关节重建及围术期加速康复,累计完成数千例手术及上万例门诊诊治。在国内开展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精准性诊治技术,建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多模态疼痛管理关键技术体系”,牵头“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致力于国产高适配人工膝关节的研发。长期坚持参加基层义诊、对口支援等社会服务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担任国家卫生应急处置指导专家,多次参与抗震救灾,担任队长参与组建全球第一支最高级别非军方国际应急救援队,为重大灾害现场救治做出了贡献。
长期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癫痫及发作性疾病临床诊治,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主持国家癫痫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和癫痫农村、社区管理项目;从业40年,年救治患者1万余人,率先开展难治性癫痫多学科会诊模式,牵头撰写癫痫诊治指南和共识19项,主编国家级高等学校规划教材4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显著提升了我国癫痫诊疗同质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30多年来致力于重症医学临床实践、教学和科研。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中,带领重症医学科集中收治地震危重病人142例,危重伤员的死亡率为9.8%,达到国际同震级伤员救治领先水平。新冠疫情期间,15次率队奔赴新疆、西藏等地救治新冠重症患者,被誉为“重症八仙”之一。荣获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入选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天府名医”等人才项目。
国家优秀青年医师
(按姓氏笔画排列)
长期从事保留功能的泌尿系肿瘤手术与疑难泌尿系肿瘤的诊治,年门诊量超8000人次,年手术量逾700例,涵盖大量泌尿肿瘤复杂危重病例。下沉基层,在多个地区带领当地医生开展前列腺癌根治术,提升西部泌尿外科疾病诊治水平。参与8部指南共识的编撰工作。主持6项国家级课题,在高质量期刊发表多篇论文,12篇研究被NCCN、EAU等国际指南引用。曾获美国前列腺癌基金青年研究者奖。
长期致力于四肢、骨盆及骶骨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规范化、综合化、个体化保肢治疗,始终践行围术期加速康复理念。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在定制式一体化半骨盆假体、定制式“自稳型”骶骨假体、半关节肿瘤假体、可延长肿瘤假体、腔隙性骨缺损支撑假体的创新设计、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利用数智化技术开展临床研究,着力提升临床动态评估及假体在体评价的精准度,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骨科学主流期刊。获2项发明专利,参编英文专著1部,主编专著1部,制定国家级专家共识1部。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健康英才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
从事麻醉工作24年,专注围术期脏器保护、困难气道处理流程及TAVR、肝移植手术麻醉管理,构建TAVR手术国家麻醉临床路径与全程管理策略。推进围术期不良事件全程闭环管理,通过PDCA循环实现风险实时预警并持续改进临床质控。负责各级教学及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发表42篇SCI论文,参编7本著作,主持7项国家课题,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长期致力于肺移植和肺癌的诊断、微创外科治疗及综合治疗。创新地将微创理念融入肺移植,国际上首次开展全胸腔镜下肺移植。20余年来,始终坚守临床一线,将青春与热血无私地奉献给了每一位患者。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全球首创 “单向式胸腔镜肺手术学”,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长期从事康复临床一线工作,以改善患者功能障碍为目标,重点开展老年失能康复、心肺与重症康复、脊髓损伤康复等,牵头制定《中国冠心病康复循证实践指南(2024版)》和《老年失能全周期综合康复管理模式专家共识》,参与制定《老年人失能预防运动干预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等指南/专家共识9部。牵头负责国家重点研发、国自然等多项国家级项目,获华夏青年医学科技奖、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荣誉,担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四川省“卫生健康英才计划”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