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卡-
刘春涛,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三级教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中国优秀呼吸医师”获得者。亚专业:支气管哮喘及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 刘春涛,四川绵阳人,1984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医学系,198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院呼吸内科专业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呼吸内科专业获博士学位。1984年至1996年先后担任四川医学院医学系辅导员、华西医科大学附四院肺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1999年后在华西医院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2003)、主任医师(2006),先后担任呼吸内科副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普内科主任、大内科副主任,2014年起担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疗副主任。2000年创办《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先后担任编委会主任、总编辑、主编。擅长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等气道疾病及过敏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与诊治,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863”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十余项,发表论著14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30余篇,承担药物临床试验课题三十余项。主编、主译专著9部,参编专著十余部。在哮喘领域部分技术如气道炎症无创检测技术、支气管热成形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多年来主诊华西医院哮喘专病门诊,组织推动四川省及西南地区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防治,是西部地区哮喘研究的领军人物。2000年以来先后具体组织了十余次国家级和区域性学术活动,其中牵头组织的《西部气道论坛》已成为西部地区气道疾病领域的品牌活动。作为研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培养呼吸专业和临床药物评价专业硕士研究生30余人,博士研究生11。刘春涛教授也是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七九级同学会负责人,其牵头组织的“5·12”大地震后资助北川村民自建房项目和资助华西贫寒学子的“华西之子”助学金项目均获得广泛赞誉。
我主诊华西医院哮喘专病门诊20年,接诊过数不清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哮喘患者,许多是在当地辗转就医病情仍得不到控制的病人,也有误诊为哮喘、长期治疗却根本无效的病人。经过仔细分析病情、精心调整方案,大多数哮喘患者都能获得良好的控制,其中一个18岁的女孩子,自幼患有哮喘,每年都要因为哮喘急性发作住院几次,连续两年因为病情耽误了高考,当时她告诉我,上大学是她一辈子的夙愿,现在却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在哮喘专病门诊,我试用了几种方案效果都不是太好。我和团队讨论后决定采用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这项技术刚刚才在国内获批,大家都没有什么经验,但这个女孩的病情让我们已经没有其他选择。做完三次热成形术后,小姑娘的病情大为好转,第三次高考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后来她还登上了西藏4000多米的雪山,她给我发来微信图片,笑容在蓝天白云下分外灿烂。不过我也遇到过非常棘手的病例。一个三十出头的女孩子,也是多年的哮喘,在我们专病门诊正规治疗了几年,病情控制了,还结了婚,准备要小孩。有一次随访她说最近胸闷很明显,晚上剧烈咳嗽。我马上安排了肺功能检查,FEV1从原来的80%多掉到了50%多。我的第一判断是哮喘控制不佳,需要升级治疗,不仅给她大剂量的ICS/LABA,还加上了LAMA。一个月复查,症状没有缓解,肺功能没有改善,而且还出现了咽痛、声嘶的症状。我安排了一次高分辨胸部CT,肺上也没有明显的病灶,只是感觉支气管似乎稍微有些增厚。这个细小的征象让我很不放心,决定给她做一次纤支镜检查。本来哮喘是纤支镜检查的相对禁忌症,是需要冒一点风险的。她和她丈夫都非常信任我,同意接受纤支镜检查。纤支镜检查的结果让我们大吃一惊,从咽部到气管,再到各级支气管,长满了大大小小的溃疡,覆盖着白斑。活检的结果是抗酸杆菌(+++)。原来是支气管内膜结核!经过近一年的抗结核治疗,她的病情终于趋于稳定,但肺功能再也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她的声带受损,再也不能发出银铃般的笑声。我每每以这个病例警省自己,也教育学生。一个哮喘患者症状和肺功能短期恶化,一定要找到诱因,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合并症。尽管在临床常规剂量范围内使用ICS是安全的,但对活动性肺结核却有潜在的风险。须知临床问题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切不可照搬指南,胶柱鼓瑟。
sel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