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卡-
刘继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一级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副主任,华西医院资阳医院肿瘤科学科主任。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完成博士后培训,在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完成访问学习。主要从事肿瘤内科治疗,特别是泌尿系统肿瘤和消化系统肿瘤。是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先后负责了7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和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肿瘤生物免疫治疗的临床与基础;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合理应用等。 已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包括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Blood、Cancer、Eur J Cancer等知名杂志上的文章30余篇。参编7部肿瘤学专著。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和国内外多个专业杂志审稿人。曾被评为2004年中山大学优秀博士后和获得2005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及四川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
患者男性,24岁,于2014年10月4日主诉“血尿7+天”入院,伴有尿频、尿急、尿痛。该年轻患者入院前41个月前曾行肾移植手术。彩超和CT提示膀胱占位伴髂血管旁淋巴结肿大(Figure 1),经膀胱镜发现膀胱及尿道广泛肿瘤浸润,活检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诊断为肾移植后原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cT4N2M0)。由于肿瘤侵犯右侧膀胱输尿管开口致移植肾尿路梗阻,行移植肾造瘘术后肾功能逐渐恢复。因局部病变侵犯广泛,无法R0切除与患者及家属讨论后,决定先行化疗,。考虑患者肾移植术后,以及顺铂对肾功能的潜在风险,分别于2014-11-6和2014-11-26行第两个周期减量GT方案(吉西他滨900mg d1+紫杉醇120mg d1、8,q3w),化疗期间免疫抑制剂调整为“他克莫司1mg bid,吗替麦考酚酯1000mg bid”。后于2014-12-10至2015-4-4期间行第3-8周期常规剂量的GT方案化疗:吉西他滨1800mg d1+紫杉醇240mg d1、8,q3w。化疗期间每4周期进行疗效评价,肿瘤消退明显,由于患者仍然拒绝手术,于2015-3-3至2015-4-7行膀胱Xrays VMAT技术放疗25次,总剂量5000cGy。8个化疗周期及放疗完成后复查CT示病灶控制良好(Figure 2),膀胱镜未见肿瘤残留,后停止治疗并随访至今。该患者目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超过5年。 体会:本例为肾移植术后合并原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相对年轻,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病灶侵犯广泛伴有肾功能异常,治疗较为棘手。进行肾造瘘术后患者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是治疗的重要一环。吉西他滨加紫杉醇(GT)相较于吉西他滨加顺铂(GC)对肾功能影响的潜在风险相对较小,即使如此,在开始的2个周期化疗方案,我们依然进行了减量,而且选择了对肾功能影响相对更小的免疫抑制方案,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待肾功能正常后再使用常规化疗剂量。由于患者拒绝手术,此时放疗就成为了增强局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这些对于本例患者取得良好疗效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例患者的治疗经验也提示我们,对于局部的膀胱癌病变,经过充分的局部和全身治疗,保膀胱策略也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选择。
sel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