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们发布的《耳鼻喉出征》,其中讲述了我科袁琪琦妹子踏上武汉征程的故事,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短时间内阅读量就达到了四千多,大家纷纷表示关心和祝福,在此谢谢大家(手动鞠躬)。
今天,我们应读者留言,采访了我科低调的护士美眉们,写成了她们的小故事。哎哟,好多妹妹(比心),今天还是讲不完,怕要出系列咯,友情提醒:未完待续,后期还有系列之三哦!
陈晓凤
2020年1月21日,我接到通知去急诊支援,当时疫情来势汹汹,给人的感觉很可怕:传染性强;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各种渠道的传言,及确诊和不断攀升的确诊人数,还是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及未知的各种担忧。
作为一名护士,我从没有想过退缩,不仅因为入学时的医学生誓言,还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的背后有一个支持着我的ENT(小编插播:这是我们耳鼻喉的可爱缩写)大家庭。去之前科室老师再三强调:我们一定要随时做好自我防护,一定要安全归来!!
到急诊后,我先被安排在预检分诊,在急诊科老师们的带领指导下熟悉起了工作流程。在预检分诊台的工作量还是比较大,各类病人都会遇到。
医院十分重视医护人员的保护工作,采取的防护措施也是越来越严格,尤其是我所在的发热门诊。由于物资有限,大家为了节约防护服,一班就只穿一套隔离衣(小编又来了:隔离衣不是防护服,达不到防护标准,心疼疼),中途根本没办法喝水上厕所,长达10个小时的夜班怎么办?只能穿尿不湿!
人,也为了保护好自己!
(“我可以放你取下口罩的照片吗?”
“不要了吧,勒痕太深,不漂亮。”
穿上隔离服,晓凤是与死神争分夺秒的白衣战士,私底下她也是齐整漂亮的90后!才第一个故事,小编眼泪花儿就包起了)
文琴
2020年2月4日,我调去ICU(Intensive Care Unit,就是大名鼎鼎的重症监护病房)支援,这几天主要在学习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培训及ICU常见仪器的使用。
2月7日那天我的感触特别大:一是因为130位同事去支援武汉;一个是一位前线医生去世的消息。现在我只想更认真的学习,能尽快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尽自己的努力,为病人及同事减轻一部分压力。
培训时,老师讲支援武汉前线的医生反馈说RT(呼吸治疗师)很缺,大多数时候需要依靠护士去调呼吸机的参数,所以大家学习得格外认真。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减轻大家一部分压力吧!我坚信美好的一切将至! 我的家人都很支持我,特别是爷爷,他特意打电话告诉我:好好干,注意保护自己就对了!”
(爷爷,爷爷,你还收孙女不?会编辑会码字会卖萌的那种?)
陈思文
陈思文:原来和电视里播的一样,穿笨重的防护服,戴厚厚的手套,水不敢喝,尿不敢o(不要问我啥叫o,小编才不上当呢╭(╯^╰)╮),心酸又害怕,但是春天会来,花会盛开。
2月5日上午,陈思文接到护理部的通知,下午就到岗支援。由于病房是临时用结核病房改的,环境比较简陋,气温低,不能开空调,密闭式的防护服穿上一小会儿,就有缺氧的感觉。“我全家几乎都是搞医的,现在他们有部分也忙碌在前线,所以家人都特别支持我!”
(美眉,你有最宝贵的家族财富继承,精神财产是无价之宝!)
袁琪琦
(……之前的故事你们已经晓得了,此处仅讲我们袁妹妹的最新前方消息,啥子喃?!你还不晓得?!?!传送门→耳鼻喉科出征)
2020年2月7日晚7点,华西医院第三批援鄂队伍到达酒店,我科护士袁琪琦也是其中的一员。
翌日,大家便开始了紧张的培训,准备投入工作。培训工作包括防护理论知识,如何进行手卫生,如何正确佩戴手套和穿脱防护服。这些基本知识袁琦琪作为华西医院的一名护士,在平时的工作中已经非常了解,但她丝毫没有松懈,哪怕是简单的手卫生操作,她也一丝不苟地练习,努力掌握每一个细节。因为她明白,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好世界。
在这个元宵节的夜晚,袁琦琪老师本该抱一岁大的女儿,和家人其乐融融的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元宵节晚会,但这一次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之际,她没有退缩,带着救死扶伤的天职,带着全院员工的牵挂,和130位医疗队员一起,义无反顾,奔赴前线。
为了第二天能更好的进入隔离病房上岗。培训结束后,袁琦琪老师默默留了下来,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学习内容,直到夜深才回去休息。这么努力,是为自己负责,为病人负责,为武汉和全国人民负责,作为一名白衣战士,她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小编的眼泪花儿还是没憋住……借个网红句子:全村的龙已把最硬的鳞给你,55555
武汉,挺住!中国,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