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血液细胞形态临床应用研讨班》成功举办 2021.09.22

  金秋九月,金桂飘香。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举办的四川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血液细胞形态临床应用研讨班》[项目编号:21-043-11000758] (以下简称继教研讨班)如约而至,于2021年9月11-12日成功举办。本次继教研讨班因疫情原因,仍采用与去年一样的线下小讲课、线上直播形式,参与授课的老师均来自于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临检血液室,老师们从事血液疾病诊断多年,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11日上午,粟军老师首先为本次继教研讨班致辞。随后,毛志刚老师介绍了血常规临床报告的具体内容,除数值报告外,详细讲述了描述性报告的注意事项并回顾了血细胞分析仪散点图的相关知识。接下来,付阳老师从血小板的检测原理出发,为大家生动的讲解了血小板计数的干扰因素及鉴别。结合临床病例,讲述了如何在临床中识别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或降低并给出下一步的操作指导。余江老师的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对该病骨髓、外周血形态及发病特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并进行了精彩的典型病例分享。最后,郑沁老师为大家讲解了临床上罕见的疾病脂质贮积病(戈谢病和尼曼皮克病)的骨髓细胞形态特征。重点为大家讲解了疾病在骨髓中特征细胞的形态表现和疾病的临床特征,让大家对疾病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11日下午,粟军老师为大家带来关于几种常见B细胞肿瘤和其形态学特征的讲课。首先对B细胞的发育、成熟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结合各细胞的发育特点,对几种B细胞肿瘤的细胞形态特点、诊断要点和临床特征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廖红艳老师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了流式细胞术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策略。结合流式检测原理与临床病例为大家介绍了流式检测中常用的抗体设计方案及如何识别和追踪异常细胞,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蒋能刚老师为大家讲述了如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白血病的微小残留检测(MRD)。从MRD抗原标志物抗原选择到结果的影响因素,蒋老师结合病例,为大家讲述了MRD的检测要点及送检建议。最后,金咏梅老师作了《PNH实验室诊断》的报告,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发病机制,相关血液系统疾病,临床治疗策略,PNH的实验室诊断等方面进行了讲述,着重介绍了流式细胞技术在PNH实验室诊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12日,参会的老师们通过网上平台观看了视频回放并积极参与了网络答题。本次继教研讨班课程设置围绕临床工作中血液病的诊断和筛查,既涵盖了临床常见血液疾病的实验室检测特征表现,又涉及临床罕见病的骨髓形态特征及疾病特点,内容详实。老师们的演讲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由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临检血液室发起的《血液细胞形态临床应用研讨班》已连续举办三年,获得了全国广大检验和临床同行的关注和支持,积累了一定的学科影响力。此次线上学习班吸引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同行关注,累积点击率约30000余次,同时在线人数高峰达3000余人,每课签到人数约2000人,完成结业考核近1900人,获得了检验及临床同行的高度认可。实验医学科临检血液教师团队通过本次继教研讨班的成功举办,提高学科了声誉,发挥了华西检验的学科引领作用。

作者:陈思,粟军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