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脑脊髓血管病亚专业

         颅内动脉瘤

1967年科室就已开展第一例开颅动脉瘤手术。

2002年贺民教授受时任神经外科主任的毛伯镛教授的指派,进修学习神经介入放射学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于2003年回科后,在神经外科先后开展了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及“带膜支架介入治疗”等血管内介入治疗。

2005年血管组成立后,由游潮教授和毛伯镛教授共同领衔血管组的颅内动脉瘤治疗工作。

2006年,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就达到299台。

2009年富有多年从事神经介入治疗经验的谢晓东教授团队加入神经外科血管组,开启了华西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血管外和血管内治疗的融合时代。

2011年复合(Hybrid)手术间启用,科室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复杂巨大颅内动脉瘤的复合手术治疗。运用“瘤颈加固夹闭法”及“微型动脉瘤夹破口修补术”治疗颅内复杂假性动脉瘤,取得良好效果,已在国内多家大型医疗中心推广使用。

自发性脑出血

在脑出血方面,血管组以专病为导向,重组、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在国内率先建设高效的脑卒中多学科急救体系及综合诊治单元,构建了新型脑卒中诊治模式和多学科协作诊治体系。首次完成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研究,对该病发病率、病因学分布及预后进行数据分析,建立起不同类型脑卒中独立预后模型。

通过多年研究和探索,率先提出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并制定了出血性脑卒中微创治疗技术标准及手术流程,作为行业内技术规范和诊疗指南,在全国范围示范推广。同时在国际上率先开展重症丘脑、脑干出血手术治疗,制定手术指征及策略,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空白,使重症丘脑、脑干出血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明显下降(存活率:丘脑出血89.4%,脑干出血80.5%),该手术为国际首创,得到包括世界神经外科主席Peter Black及Stroke杂志主编Marc Fisher等专家的高度评价及赞扬。

2023年5月,游潮教授团队脑出血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The Lancet(IF:203),取得急性脑出血领域历史性突破,该项目入选《中国2023年重要医学进展》。

神经介入

1983年谢晓东教授留校从事介入放射工作在杨启汉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外周介入放射各项工作的同时,首先在西南地区开展脑血管造影;1985年首次在西南地区开展颅面部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 1990年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脑动静脉畸形经微导管真丝线段栓塞治疗带领团队陆续开展了“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脊髓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等神经介入技术。2007年谢晓东教授团队转至神经外科开展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在神经外科道的支持下神经介入手术量逐年增加通过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华西医院各种神经介入技术逐步发展壮大。通过每年招收研究生、进修生,举办各种培训班及学术会议,完善了自身团队建设培养了近30名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7人为各级医院培养了300余名神经介入专业技术人才,为西南地区的神经介入人才培养、储备以及技术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整个西南地区神经介入事业的发展。华西医院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神经介入技术的医院之一,作为西南地区神经介入的一面旗帜,现每年开展400余台介入治疗,2200余台脑、脊髓造影检查,为整个西南地区广大脑血管病人带来福音,近年更是开展各种临床科研,引领时代潮流,参与中国动脉瘤计划, 2018更是西南地区首次开展第二代Pipline国产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入术以及首例WEB囊内栓塞装置置入术。为西南地区神经介入事业发展、壮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谢晓东教授的促进和推动下,2018年四川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成立并兼任名誉主任委员,王朝华教授当选候任主任委员,张昌伟医师当选常务委员。

现脑血管病亚专业组医生有:毛伯镛、游潮、刘翼、谢晓东、贺民、孙鸿、李浩、马潞、李进、王朝华、张昌伟、林森、伍聪、肖安琪、陶传元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