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我院泌尿外科曾浩团队和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院曾筱茜团队在Modern Pathology 发文:揭示了儿童及青少年TFE3重排型肾癌的分子特征 2025.04.21

我院泌尿外科曾浩团队和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院曾筱茜团队于2025年3月在Modern Pathology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FE3-rearranged renal cell carcinom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的研究论文。本研究聚焦儿童/青少年TFE3 重排型肾细胞癌(TFE3-R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组学特征,并通过与成人TFE3-RCC患者的比较,揭示了不同年龄阶段的TFE3-RCC患者临床病理和分子特征的异同,加深了对儿童和青少年TFE3-RCC的认识,并为探索这一群体的潜在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from clipboard  

TFE3重排型肾细胞癌(TFE3-RCC)是一种罕见的肾癌亚型,其特征为位于X染色体Xp11.2 位置的TFE3基因发生易位,与多种伴侣基因(包括 ASPSCR1、SFPQ、NONO、PRCC 和 MED15 等)形成融合基因1-2。TFE3-RCC仅占成人肾癌病例的1%~4%,但在儿童肾癌中占比较高,约为40%~50%,是儿童最常见的肾癌类型2-3。然而,目前关于 TFE3-RCC的临床及组学研究主要聚焦于成人患者4,儿童及青少年TFE3-R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以及与成人群体是否相似或存在差异仍不明确。此外,TFE3-RCC尚无治疗标准治疗方案。团队前期研究表明,接受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的TFE3-RCC患者中,ASPSCR1::TFE3 融合亚型的患者具有更好的生存获益5。目前对于儿童患者的治疗方案探索仍比较局限,能否借鉴成人群体的治疗经验也尚未明确。

基于本团队所建立的全国多中心TFE3-RCC数据库,回顾性纳入了17例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或RNA 测序明确诊断的儿童及青少年TFE3-RCC患者,收集整理相关临床病理信息,基于组织标本的全外显子测序和RNA测序进行组学分析,并与数据库中的101例成人TFE3-RCC患者及公共数据库中不同类型的肾癌患者进行比较。

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TFE3-RCC与成人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总体相似,但儿童/青少年患者初诊时肉眼血尿发生率显著高于成人(47.1% vs. 13.9%, P=0.004)。儿童/青少年TFE3-RCC患者中,ASPSCR1::TFE3 融合是最常见的融合亚型。此外,在整体TFE3-RCC患者中,ASPSCR1::TFE3 相较其他融合亚型发病年龄更低(中位年龄:21岁vs. 39岁,P<0.001)。组学层面,本研究系统探索并呈现了儿童/青少年TFE3-RCC的分子特征,总体而言,儿童/青少年患者与成人具有相似的转录组及基因组特征(见图1、图2)。

from clipboard

图1 儿童/青少年TFE3-RCC的转录组特征

from clipboard

图2 儿童/青少年TFE3-RCC的基因组特征

既往报道的在总体TFE3-RCC中高表达的基因(如GPNMB, MET, TRIM63, 和BIRC7)在儿童/青少年患者肿瘤组织中同样显著表达。此外,与成人肿瘤相似,具有ASPSCR1::TFE3 融合的儿童/青少年TFE3-RCC的血管生成、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基因高度表达。免疫微环境方面,儿童/青少年与成人具有相似的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免疫细胞浸润程度明显低于透明细胞肾癌。

除了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的探索,研究还系统回顾了纳入的17例TFE3-RCC儿童/青少年患者的预后情况(见图3)。不同疾病阶段的儿童/青少年患者与成人患者在预后上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对接受系统治疗的四名儿童/青少年患者分析发现,具有ASPSCR1::TFE3 融合的儿童/青少年TFE3-RCC对免疫抑制剂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方案显示出良好的治疗反应。研究结果表明融合亚型及分子表达特征对于转移性TFE3-RCC儿童/青少年患者的系统治疗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from clipboard

图3 儿童/青少年TFE3-RCC预后及系统治疗总结

综上,本研究全面揭示了小儿/青少年TFE3-RCC的临床病理、分子特征及预后情况,探索了针对这一人群的潜在治疗策略,提示了融合亚型鉴定和分子表达特征对于该群体临床决策的重要参考价值。

我院泌尿外科曾浩教授、孙光曦副研究员,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院曾筱茜副教授、影像科陈云天讲师为共同通讯作者;泌尿外科博士研究生刘豪阳、研究生刘浩林、助理研究员陈俊儒、病理科尹晓雪副研究员、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泌尿外科朱莎助理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学科卓越发展1.3.5工程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893395225000444?via%3Dihub=

作者: 汪宇 编辑:刘榴 刘欢 来源:泌尿外科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