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临床技能中心圆满完成新招标准化病人培训工作 2017.03.27

         3月22日晚,由来自临床技能中心和诊断学教研室的12位教师共同进行了新招标准化病人(SP)志愿者考核验收。最终有10名志愿者通过考核,成为我院诊断学教学辅助人员,并将即可开始参与诊断学问诊、查体教学工作。这也标志着临床技能中心2016-2017年SP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工作圆满完成。

2016年9月起,本着保证诊断学教学质量,优化SP团队结构,储备SP资源的目标,临床技能中心开始了新一轮SP志愿者招募工作,社会反响强烈,超过70人报名,初选后共计66名志愿者进入培训环节,培训人数创历史新高。整个培训课程分为问诊和查体两大部分,历时2个多月,超过40学时,有来自呼吸内科、心脏内科、临床技能中心和教务部的数名教师辛苦付出,培训全程贯彻小班化培训的宗旨,分组带教,分组练习,力求保障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率。

在既往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关于SP培训的前沿资讯,本次SP培训有2大亮点。一是首次将表演技巧培训融入SP培训之中,从表演理论、表演技能、整合表演、模拟实践表演等多个维度指导学员提高角色扮演的真实性,从而更贴近真实病人,引导学生更好的融入模拟训练情境。不仅如此,培训中首创的“标准化病人个性化案例修订制度”也独具特色。传统SP案例由诊断学教研室编制之后,所有SP志愿者只能照本宣科,表演千人一面,犹如机器人一般缺了一点点“人情味”。进入个性化案例修订制度后,在不影响教学目标的情况下,SP志愿者和培训老师通过共同讨论,合理地赋予案例人物一定的性格特征,原案例中“28岁上腹痛的男性病人”,讨论后可以成为“28岁,性格成稳少语,长期熬夜加班后出现上腹痛的IT公司程序员”,也可以成为“28岁,性格火爆,嗜辣成瘾,饮食不规律的出租车司机”,每个SP尽管讲述病情经过,却又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同一个案例被丰富和扩展成为了数个案例,不仅打破了刻板的案例内容,减轻了教研室不断更新案例的压力,更通过构建真实立体的病人,强化了学生人文关怀的理念,对他们的医患沟通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 贺漫青 编辑:刘琴 来源:临床技能中心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