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可以同时解决20000人就餐
5月1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投资4000多万元的工业化营养厨房正式投入使用,在这个可以同时保证20000人饭食的厨房里,厨师们只需要按下一个个按钮,就可以生产出成品营养餐,同时通过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速凉保鲜技术,实现成品餐的远距离运输和长时间保鲜。
这是华西医院后勤产业化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在现场,我们亲眼目击了整个营养餐的生产过程。
上午8时30分,蒋伦孝穿着他的白色大褂,走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养科4楼的“速凉生产区”。
蒋师傅从电脑里收到“调度中心”发来的指令,“1000份青笋炒肉片”,蒋师傅知道了他今天的工作之一。与此同时,蒋师傅3楼的同事也接到电脑传来的指令:分别为这1000份青笋准备原材料———70公斤肉,切片;230公斤莴笋头,切片。
按照调度中心的指令,莴笋装在铁篮子一样的容器里,容器吊在屋顶,下面是3个储着水的铁制容器。吊篮被放下,依次进入3个储水容器洗涤,然后,它们被送入切片机器里,电闸合上,机器转动,莴笋头变成大小一样的片。
蒋师傅边等待着原料送来,边按照电脑指令给这1000份青笋炒肉片准备调味品,“16.4公斤油,9.7公斤豆粉……”蒋师傅一样一样地准备着。另一边,70公斤肉已经打理干净,在切片机里切成长约一厘米的小片,它们被送到打码味机器里,盐巴,调料,完全按照调度中心的指令,倾倒在肉片里,电钮摁下,肉片搅拌,混合。
就在蒋师傅刚把各种调料准备齐整,肉片和莴笋片已经送到。蒋师傅的下手们在机器的帮助下,把两种原材料分份装在盘子里,每份重量完全一样的盘子又被装进一个类似于篮子的容器里,每个容器24份。20个容器共480份,被送进一个叫“锔炉”的容器。蒋师傅按下“开始”按钮,机器运转,炒肉开始———这里的炒更接近于“蒸”或“烤”。一分钟后,蒋师傅打开锔炉,放进盐巴,又关上,锔炉继续工作,然后,又打开,放进相应调料。
锔炉打开,480份青笋炒肉片出炉,从原材料送进蒋师傅的工作间到成菜,用时15分钟。在蒋师傅炒菜的同时,糯米蒸排骨、清炖鸭子汤……一道道菜品在他的伙伴们操作机器下完成,厨房里充满菜香,但是,看不到传统厨房里跃起几尺高的火焰、厨师们汗流浃背地扬起锄头一样大的铲子。#p#分页标题#e#
上午11时,数千份营养餐生产完成,开始向各供应点发送。
蒋师傅为他使用的锔炉得意,“你知道这东西值多少钱吗,”他敲着大拇指,“20万元呢,够买一套房子了!”而厨房里那个煮锅的身价近百万元!” 营养科负责人张伟说,厨房全部设备的总价格在1000万元以上。
据悉,该工业化厨房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华西医院数以万计的病人和职工的就餐问题。同时还因为在质量、卫生、营养等方面的优势,而受到周边学校、医院等单位的青睐;目前已经有单位和团体希望能从华西医院中央厨房集团订购午餐。
华西医院的计划是在解决好本院职工和病人营养餐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向社会社会拓展;充分发挥本院营养科研和人才的优势,为社会提供营养合理、卫生保障的川式成品快餐,就象肯德基那样,形成华西医院营养快餐产业链和连锁经营模式,打造中国医院后勤产业化改革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