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心脏内科举行亚太心律协会器械培训交流活动(APHRS training and exchange program),此次亚太心律协会器械培训交流活动华西医院站是该项目在中国的第一站,具有重要的指导与示范意义。
该项目是在现任亚太心律学会(APHRS)主席张澍教授,以及亚太心律学会植入器械委员会主席黄德嘉教授的带领下,于2017年在APHRS立项,旨在建立亚太地区心律失常器械疗法跨国/地区交流的桥梁,加强起搏新技术推广,提升ICD(埋藏式体内除颤复律器)、CRT(心脏再同步治疗)等介入治疗技术,推动亚太地区心脏植入器械治疗的普及。亚太地区(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目前仅有20家培训中心获得APHRS认证,其中7个位于中国,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阜外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上海中山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台北退伍军人医院、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
活动伊始,主席黄德嘉教授对来自中国香港及其他地区与会者表示欢迎。他说到,20年前华西医院第一例CRT手术由香港同仁帮助完成,此后在华西医院乃至大陆地区心血管诊疗先进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香港友人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和帮助,希望在此次活动中能与亚太地区的专家互通交流、互相促进,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实现疗法的区域协同发展。
刘兴斌教授为来自香港大学的谢鸿发教授等四位香港专家就目前新兴的左束支区域起搏技术作了精彩分享。刘兴斌教授表示,希浦系统起搏技术(His Purkinje System Pacing, 简称HPSP)是一项潜力无限、富有活力的起搏新技术,尽管目前关于希浦系统起搏技术仍无统一的规范,处于探索阶段,但已经表现出很良好的临床获益。此次培训是APHRS项目在国内的第一站,希望通过这次的交流能积累更多经验、发掘更多问题,以后将项目越办越好。刘兴斌教授以8例已完成的希浦系统起搏病例为基础,就希浦系统起搏的理论基础、适应证、设备与手术技巧与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
在希浦系统起搏手术示教中,刘兴斌教授和徐原宁主治医师所在的心衰与器械治疗团队通过四例手术,全方位演示了左束支区域起搏技术在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合并束支阻滞的心衰患者及合并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窦患者中的应用,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一例因患者解剖结构异常,刘兴斌教授积极调整手术方案,展现了处理复杂病例的丰富经验。
术中演示技术操作及要点
术后就病例展开即刻讨论
手术间隙,刘兴斌教授和徐原宁医生利用猪心,为到访专家详细演示了电极操作等细节。到访专家边亲手操作边学习,通过眼观、手摸,现场操练,全面熟悉希浦系统起搏的各个技术环节。来访香港专家均表示此次分享简详恰当,技巧实用,其中一位专家返港后次日即成功完成了一例左束支起搏手术。
希浦系统起搏技术是近年来心脏起搏治疗领域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在国内仅少数几个大中心能熟练掌握。我院心内科是全国率先开展、推动这项技术的中心之一。未来,心内科将在继续推广、普及这项起搏技术,让更多的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