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科睿唯安2018年3月15日发布的最新ESI数据显示,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科领域首次进入全球前1‰行列(数据覆盖时间200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
本次临床医学学科上榜机构总数为4213所,比2018年1月数据增加56所,中国大陆临床医学学科上榜机构总数为125所。
按照ESI数据库默认排序(即按照被引用频次降序排列),2018年3月ESI临床医学学科国内排名前15机构清单见表1。表1显示,国内排名前15的机构均达到国际拔尖水平(5‰),9所机构达到国际顶尖水平(超过1‰),四川大学首次排名进入前1‰。根据被引用频次排序,四川大学排名世界第411位,国内排名第8位,WOS收录论文9272篇,被引用频次为75945,均篇被引次数为8.19,顶级论文59篇,高被引论文59篇,热点论文3篇,排在0.98‰。
表1. ESI临床医学学科国内排名前15机构清单(2018年3月数据)
* 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9家机构进入前1‰
2018年3月ESI数据国内排名前15机构近2个月世界排名变化情况见表2。与2018年1月数据相比,进入国内排名前15的机构稍有变化。
表2. 2018年3月ESI临床医学学科国内排名前15机构近2个月世界排名变化情况
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科ESI基本情况及世界排名变化趋势见图1、图2。
图1.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科ESI基本情况
图2. 四川大学ESI临床医学学科世界排名变化趋势
建制度、搭平台、汇聚一流人才
20年的发展历程,华西医院走出了一条具有华西特色的科研之路——建制度、搭平台、汇聚一流人才
一、建制度:每年超5000万科研经费鼓励优秀论文发表。
医院建立《SCI论文基金》和《SCI论文奖励》,每年投入超5000千万科研经费鼓励全院教师职工发表高品质的优秀论文,对于学科排名前5%期刊论文重点奖励,若是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再奖励50万现金奖励给科研团队。
二、搭平台:成立科学前沿的研究平台。
我院拥有四个国家级的前沿平台,包括国家生物重点实验室、2011 协同创新计划、国家转化医学中心和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同时拥有 50多个基础和临床实验室。
给每一个项目都设立单独的实验室、配备独立人员,难度很大。我们的做法是,由医院出资,建立大型公共科技支撑平台,向医院员工全面开放。目前我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分子、细胞、病理等具有共性的科研平台。
三、汇聚一流人才
我院临床研究队伍3000余人,以PI为核心。通过“六大人才工程”(医学大师、青苗孵化、优质生源工程等),全方位构建一支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实践能力,高水平、规模化的动态专兼职科研队伍。其中,专职队伍以专职科研人员、技术支撑人员、博士后为主体;兼职队伍以医务人员、研究生为主体。科室或个人可以申请公共实验室后自己做,也能委托专职科研人员完成。共同的平台、共享的数据,这为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供坚实支撑。
虽然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已进入1‰,但是近一年来,学科影响力提升已进入平台期,继续大幅提升难度增加,医院将进一步制定实施针对性举措,让科研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是基于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技信息所(ISI)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是当今普遍用以衡量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的重要指标。它是基于SCI和SSCI所收录的全球1万余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按照所属期刊分别归入22个学科领域,它将全球各个机构在过去十年发表文章的总引用次数进行排序,进入ESI统计各领域的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即为进入E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