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感染性疾病中心、“华西-马歇尔感染性疾病研究中心”李红医师(第一作者)在国际病原微生物著名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重新定义幽门螺杆菌外膜脂多糖的O-抗原和核心多糖结构域”(The Redefini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Lipopolysaccharide O-antigen and Core-oligosaccharide Domains)。该研究得到了我院“学科卓越发展1-3-5工程”部分支持,也是我院与西澳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Barry Marshall教授共建合作中心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的一篇高水平文章。
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毒力因子,在维持细菌外膜渗透性和完整性方面起重要作用。幽门螺杆菌外膜的脂多糖由三个部分组成:1)类脂A;2)核心多糖;3)O-抗原。既往较多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脂多糖的核心多糖结构由经典的内核心和外核心组成,然而其精细化学结构和参与其合成的关键酶尚不清楚。李红医师利用二维核磁共振(2D-NMR)和质谱技术(MS)分析幽门螺杆菌外膜脂多糖的化学结构后发现:幽门螺杆菌脂多糖的核心多糖结构简单而保守,仅包含既往被定义为内核心的区域。该研究同时也发现了参与合成核心多糖结构的关键酶基因HP1284,敲除该基因后幽门螺杆菌失去在小鼠胃黏膜定植的能力。该研究从新的视角丰富了学界对幽门螺杆菌脂多糖结构、分区和功能的认识。鉴于幽门螺杆菌外膜脂多糖独特的化学结构是其逃逸宿主免疫及能在人体胃黏膜定植的关键因素,阐明其精确化学结构将有助于开发以脂多糖合成通路为靶点的新型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对耐药和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有重要意义。
“华西-马歇尔感染性疾病研究中心”于2015年6月在我院正式成立,由感染性疾病中心唐红教授担任中方主任、西澳大学诺奖获得者Barry Marshall教授担任澳方主任。合作中心成立以来已主译《螺杆菌先驱者》专著1部、发表SCI学术论文3篇,同时也得到了成都市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的关注和支持。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事馆前总领事Nancy Gordon女士、澳大利亚驻华大使Jan Adams女士先后带团对合作中心进行了访问。借助“华西-马歇尔感染性疾病研究中心”这一平台,我院和西澳大学未来将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多方位的合作。
(http://journals.plos.org/plospathogens/article?id=10.1371/journal.ppat.100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