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2004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八年制同学在新教201教室参加了《职业素养拓展模块4》的期末考试。名义是“考试”,却没有试题,也没有“标准答案”,而同学们却反映--这种“非标准答案”的考评方式,考出了学生真实的能力。
在长达三周的考试准备环节,选课的95位同学被随机分成了10组,围绕着课程涉及的内容,每组自行讨论决定“研究课题”,进行分工、资料收集、探讨分析、撰写报告。在最后的考试环节中,教务部万学红部长、卿平科长、学工部艾春霞部长、陈森副部长等四名特邀“考官”从小组名单中随机抽选出一位同学进行10分钟口头报告(95名同学,人人都有选中报告的几率,人人却不可懈怠,因为个人的表现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团队。),评委针对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提问,从仪表仪态、语言表达、内容呈现、个性展示、现场感染力、问题回答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取四位评委的平均分作为该组所有同学的期末成绩。
这种新颖的考评方式引起了同学的极大兴趣,各组同学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结合当前医疗卫生行业实际和社会关注问题进行了调查,题目包括“甲型H1N1流感防控中隔离措施的法律解读”、“我国医生的社会责任现状及改进”、“大型医院拥挤的问题”、“临床实践活动如何实现双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等,现场讨论热烈,同学们畅所欲言,思路广阔,体现了八年制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探究能力。
考评结束后,万学红教授和课程负责人邓绍林副书记分别进行总结点评,对同学们口头表达能力,科研思维等方面给与充分肯定,也对同学们在课题选择、汇报技巧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鼓励八年制同学立足实践,拓展思路,增强交流,努力提高自身科研思维和职业素养,努力探索临床医学院医学生成才规律,向着我校八年制培养目标--具有领导型和栋梁型人才素质和潜力的“临床医生”不断努力。
(教务部 卿平 04级八年制 林静 )
新闻链接:
职业素质拓展模块课程:
由院党委邓绍林副书记担任课程负责人的纵向整合课程--“职业素质拓展模块课程”贯穿了八年制3-5学年的四个学期。课程“以能力为导向”,按照我校八年制培养目标,旨在训练学生从事临床工作所需的交流沟通、管理与领导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是四川大学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在八年制教学中的成功范例。课程的第1、第2部分由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专家介绍“公共关系学”、“管理科学与艺术”,第3、第4部分由我院十余位临床医生、管理专家、律师等介绍等医学职业相关的内容。如本学期开设的职业素质拓展模块-4内容包括了“临床医师的职业心理塑造”、“医师的社会责任”、“国家卫生政策与全民健康目标”、“临床医师的职业暴露与自我保护”、“医师的职业艺术修养”、“临床医师的行为养成”、“临床医疗工作与法律”、“ 临床医师的礼仪与仪表”等多方面,弥补了传统医学课程中欠缺的内容,在考评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评促学,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团队协作,以问题为基础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不断反思。该课程与八年制的“临床医学导论”课程前后呼应,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