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华西胸外科迎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成立了独立的胸心外科,开放病床50张,杨俊杰教授担任胸外科主任,主要有肺外科和食管外科两个专业,杨振华教授在华西率先开展肺外科手术,90年代开始,周清华教授在胸外科开展局部晚期肺癌切除手术,为晚期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创造了机会;张怀斌教授率先在华西开展食管癌外科手术组治疗,经过杨俊杰教授等人的大力发展,到80年代逐渐成熟并成为常规手术;赵雍凡教授率先设计、开展、并论证了食管-胃手工分层吻合技术。在全世界范围最早提出三叶钳辅助手工分层吻合技术,并进行临床应用推广。很好地解决了术后吻合口瘘与狭窄的问题。
1994年,石应康教授牵头创办了《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陈敏章题写刊名,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Abstract Journals》《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化学文摘(CA)》《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等收录。
1998年周清华教授牵头创办了《中国肺癌杂志》,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NLM)的全文开放平台PubMed Central(PMC)、《中国期刊网》、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Pubmed、化学文摘CA、循证护理学数据库EBSCO-CINAHL、剑桥科学文摘CSA-NS、荷兰EMBASE/SCOPUS、英国CAB Abstracts、Global Health、世界卫生组织HINARI、瑞典DOAJ、波兰Index Copernicus、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等收录。获得“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入选“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二、医疗工作
在此期间,胸外科的医疗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张怀斌教授在全国率先开展移植带血管蒂小肠浆肌片修补食管破裂获得满意效果;经过杨俊杰教授等人的不懈努力,食管癌手术量逐渐增长,并成为西南地区为数不多常规开展食管癌切除手术的医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胸外科率先在国内开展上腔静脉置换、体外循环下肺动脉主干/主动脉部分切除等高难度手术治疗局部晚期肺癌,周清华教授团队“胸部肿瘤重建外科学”和基于分子分期及分子分型的肺癌“个体化”外科治疗的系列新理论新技术。首创了70多种侵犯心脏大血管的局部晚期肺癌、气管肿瘤和复杂纵隔肿瘤外科手术新术式,突破了侵犯心脏大血管局部晚期肺癌、气管肿瘤和复杂纵隔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国际禁区,治疗了6000多例来自全国,以及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新加坡、非洲等国家的病人。研究成果改变了国际上侵犯心脏大血管局部晚期肺癌、气管肿瘤和纵隔肿瘤的治疗模式和治疗指南,研究水平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世纪90年代开始,赵雍凡教授率先设计、开展、并论证了食管-胃手工分层吻合技术。在全世界范围最早提出三叶钳辅助手工分层吻合技术,并进行临床应用推广。该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术后吻合口瘘与狭窄的问题,实现了连续 1024 例手工分层吻合无一例吻合口瘘发生的记录(0/1024),该结果一直处于国内外最高水平。该成果目前已证实在微创及开放手术中均可很好的开展,在国内已被广泛推广使用,效果显著。
三、教学工作
华西医院胸外科是国内最早建立的胸心血管外科专业之一。1978年获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权,1993年获临床学博士学位授权。由石应康教授、周清华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至1999年,胸外科已培养数十名硕博士研究生,一大批优秀毕业生留科工作或担任全国各大医院院长、胸外科主任。
四、科研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胸外科非常重视科研工作,牵头建立了华西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并于1998建成四川省肺癌分子重点实验室主任。周清华教授先后主持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癌基因及其产物在临床应用研究》,国家“九五”攻关课题《支气管肺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国家“九五”攻关课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实体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等科研项目,部分科研项目如下。
年度 |
负责人 |
项目来源 |
题 目 |
编号 |
1996 |
周清华 |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 |
支气管肺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 |
96-907-03-07 |
1996 |
周清华 |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实体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
96-907-03-07 |
1986 |
周清华 |
国家“七五”攻关课题 |
《癌基因及其产物在临床应用研究》 |
75-61-03-30 |
五、社会责任与担当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科高治仁教授受国家委派前往非洲进行医疗援助,他出色地完成了援外任务,得到了当地政府、医院及当地人民的高度赞誉;我科蒋光亮教授受国家委派赴西藏昌都进行援藏工作,并在昌都地区开展了大量填补当地空白的手术,为西藏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者:廖虎 编辑:NA 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