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始建于1954年,是由我国胸外科学奠基人之一、著名胸外科专家杨振华教授创立,是国内最早建立的胸心血管外科专业之一,目前是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和卫健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是博士及硕士学位授权点、外科(胸心外科方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胸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胸外科作为我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主要参与单位,是美国外科医师协会(ACS)在亚洲地区的首家认证教育机构,举办的全国胸腔镜手术培训课程获英国皇家外科学院(RCS)认证。
胸外科在复旦大学全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连续8年(2011-2018)排名第四(综合性医院中排名第一),2017年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位列胸外科专业第三名。
全科室医护团队有高级职称21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5人,临床医师中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被评为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被评为四川省卫健委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胸外科学术带头人刘伦旭教授、周清华教授、陈龙奇教授、车国卫教授等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刘伦旭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英国皇家外科学院Fellow (FRCS)、美国AATS Member等学术任职,担任《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主编、Video-assisted Thoacic Surgery共同主编等;周清华教授为国务院学位评审专家组成员、国际肺癌学会肺癌筛查专家委员会专家等,还担任Thoracic Cancer及《中国肺癌杂志》主编;陈龙奇教授担任国际食管疾病学会(ISDE)执委会主任、Disease of Esophagus杂志副主编,参与了国际食管癌TNM分期的制定。科室还参与了国家卫健委胸外科常见疾病诊治临床路径的制订、抗癌协会食管癌诊治指南的制订,以及卫健委肺癌诊疗规范的制订。
科室在肺外科、食管外科、微创、加速康复等领域均居国内领先水平,以“微创”及“快速康复”为核心发展方向,形成了微创胸外科、肺外科、食管外科、纵隔外科、加速康复、肺移植、胸壁外科、创伤等不同方向,亚专业设置齐全。近年来,本学科坚持学科交叉、临床与基础结合,以应用基础和临床研究提高学科学术水平为指导思想,以培养高质量胸外科专业人才为宗旨,以服务于临床广大患者为根本目标,努力促进校内和院内学科交叉,形成优势互补、团结合作的学科交叉氛围,有力推动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提升了临床医疗服务质量。
二、医疗工作
胸外科全科现有床位190张,2020年门诊量6.5万余人次,手术近7000台次,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全年省外患者占比近10%。
标志性技术
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近20年,胸外科进入微创时代,我科是国内率先开展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单位之一,2006年胸外科刘伦旭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并开发了“胸腔镜无抓持整块纵隔淋巴结清扫技术”、“胸腔镜吸引-侧压止血技术”,引领了我国微创肺外科发展,截止到2015年,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已在全国32个省市区513家三级医院开展,占全国已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医院总数的93.1%,采用该技术进行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超过16万台。此外,刘伦旭教授团队还率先在国际上开展了全胸腔镜支气管肺动脉双袖式成形中央型肺癌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突破了胸腔镜肺手术禁区。
胸外加速康复(ERAS)系列技术
2008年开始,胸外科刘伦旭教授、车国卫教授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胸外科加速康复实践,经过10余年的研究工作,形成华西医院肺癌合并高危因素患者的围术期术前肺康复训练方案,术前肺癌合并高危因素患者的筛选方法及术前肺康复训练方案。这些研究成果均走在国内前列且与国际同步,在某些方面甚至走在国际前列。
三、教学工作
华西医院胸外科是国内最早建立的胸心血管外科专业之一。1978年获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权,1993年获临床学博士学位授权。科室常年承担四川大学医学相关专业本科、研究生和全国各地进修医师的教学工作,年均接收中长期进修医师约40人、轮转住院医师约150名,目前在读博硕士研究生30余人,近十年来为全国各地培养胸外专科医师500多名,毕业博士研究生40余人、硕士研究生80余人。指导学生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1项,四川省金奖3项。四、科研工作
胸外科有良好科研氛围,大力支持和推动教学、科研平台的建设,支撑学科持续发展,建立了健全的临床数据库及组织标本库,由专职科研人员进行数据库维护及患者随访,其中肺癌数据库纳入肺癌手术病例逾万名,组织标本中有4000余例标本。建有四川省肺癌分子重点实验室和胸外科研究室。科室近年来获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等56项,累计科研经费近1500万元,年均发表SCI论文约40篇,中文论文30余篇,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各一项。获奖及部分课题列表如下
获奖名称 |
时间 |
题目 |
人员 |
编号 |
2013 |
肺癌微创诊治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应用基础 |
刘伦旭、李为民、姜格林、车国卫、蒲强、姜愚、林一丹、梅建东、寇瑛琍、林苹、马林、廖虎、许宁惠、朱云柯 |
|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11 |
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创立及其在肺癌诊治中的应用 |
刘伦旭、李为民、杨志刚、车国卫、蒲强、姜愚、林苹、林一丹 |
|
重大科研项目
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题目 |
编号 |
执行起止时间 |
刘伦旭 |
卫生部公益项目 |
肺损伤腔镜手术操作指南和治疗规范的专家共 |
201302016-3-2-1 |
2014.6.1- |
刘伦旭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肺癌中募集活化机制和免 |
81172236 |
2012.1.1-2015.12.31 |
刘伦旭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AXL介导ROS1突变肺癌产生克唑替尼耐 |
81874046 |
2019.1.1-2022.12.31 |
刘伦旭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ROS1融合蛋白调控肺癌中PD-L1表达 |
81672311 |
2017.1.1-2020.12.31 |
刘伦旭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白介素-17在原发性肺癌发生及演进过程中 |
81372505 |
2014.1.1-2017.12.31 |
刘伦旭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肺癌中草药nm23-H1基因信号传导的实验研究 |
30100075 |
2002.1.1-2004.12.31 |
赵雍凡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组织工程化食管应用基础研究 |
30100182 |
2002/01/01-2004/12/31 |
赵雍凡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食管鳞癌田野癌化现象研究 |
30672053 |
2007/01/01-2009/12/31 |
王允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人肺癌细胞中FHIT基因的分子作用机理研究 |
30100181 |
2002/01/01-2004/12/31 |
王允 |
科技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 |
基于RNA表达谱分子型的非小细胞肺癌复发筛查研究 |
2006AA02A401 |
2008/01/01-2010/12/31 |
王允 |
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级 |
医用内窥镜设备的临床功能及适用性评价研究 |
2017YFC0113502 |
2017/07/01-2019/12/31 |
袁勇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Notch信号通路调控食管Barrett化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
81500419 |
2016/01/01-2018/12/31 |
袁勇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Notch1与ULK1互作调控自噬在食管Barrett化生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
81970481 |
2020/01/01-2023/12/31 |
梅建东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肺腺癌EGFR突变通过miRNA-33b及miRNA-4711调控PD-L1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 |
81602025 |
2017/01/01-2019/12/31 |
林一丹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内质网应激耐受导致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 |
31071210 |
2011/01/01-2013/12/31 |
车国卫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CFLARL与GMEB1互调影响肺癌细胞凋亡的新机制及对化疗敏感性的作用研究 |
81672291 |
2017/07/01-2020/12/30 |
车国卫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nm23-H1基因诱导肺癌休眠的分子机理 |
304100199 |
2005/01/01-2007/12/31 |
车国卫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转录靶向性溶瘤腺病毒抗肺癌及其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
30872547 |
2009/01/01-2011/12/31 |
车国卫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基因组不稳定性和表达谱变化预测和诊断肺重复癌的应用价值和分子标记物研究 |
81071929 |
2011/01/01-2013/12/31 |
车国卫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肺腺癌演进与癌相关成纤维细胞表型转换时、空特性的关系及其机制 |
81272595 |
2013/01/01-2013/12/31 |
陈龙奇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食管鳞-柱状上皮交界区和食管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与Notch信号通 |
30770982 |
2008/01/01-2010/12/31 |
邓森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脑血管内皮细胞介导神经胶质母细胞瘤沿血管侵袭的机制研究 |
81402240 |
2015/01/01-2017/12/31 |
代表性论文
第一作者 |
通讯作者 |
论文题目 |
杂志名 |
年卷期码 |
IF |
被引次数 |
刘成武 |
刘伦旭 |
A Full-Length Pulmonary Artery Dissection. |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197(10):1344-1345 |
15.239 |
0 |
李双江 |
车国卫 |
Systematic review of prognostic roles of body mass index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lung cancer surgery: does the ‘obesity paradox’ really exist? |
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
51(5):817-828 |
3.759 |
27 |
郭成林 |
刘伦旭 |
Giant Pulmonary Hydatid Cyst |
Thorax |
72(11):1058-1059 |
9.655 |
0 |
韦诗友 |
刘伦旭 |
Effect of Vein-First vs Artery-First Surgical Technique on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and Registry-Based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Analysis |
JAMA-Surgery |
2019;154(7):e190972 |
9.68 |
0 |
已转化的专利
申请名称 |
申请号 |
类别 |
发明人 |
转化金额 |
一种腔镜视野定位考核方法 |
201810215744.3 |
发明 |
刘伦旭,廖虎 |
160万元+销售提成 |
一种腔镜视野定位评分方法 |
201810215745.8 |
发明 |
刘伦旭,廖虎 |
|
一种腔镜手术剪裁操作考核方法 |
201810215231.2 |
发明 |
刘伦旭,廖虎 |
|
一种腔镜手术缝合考核装置 |
201820355454.4 |
实用新型 |
廖虎,刘伦旭 |
|
一种腔镜手术夹持传递考核装置 |
201820355439.X |
实用新型 |
廖虎,刘伦旭 |
|
一种腔镜手术剪裁操作考核装置 |
201820354955 |
实用新型 |
廖虎,刘伦旭 |
|
一种手术抓持操作质量评价装置 |
201820224441.3 |
实用新型 |
廖虎,刘伦旭 |
|
一种胸腔模拟器 |
201820135783.8 |
实用新型 |
廖虎,刘伦旭等 |
|
一种段间标志点量化的肺段模型的制备方法 |
201810273008.3 |
发明 |
刘伦旭,徐昱扬 |
40万元 |
一种段间标志点量化的肺段魔方 |
201820438418.4 |
实用新型 |
刘伦旭,徐昱扬 |
10万元 |
一种仿真肺段结构模型 |
201820437561.1 |
实用新型 |
刘伦旭,徐昱扬 |
10万元 |
一种仿真肺结节定位模型 |
201820438425.4 |
实用新型 |
刘伦旭,徐昱扬 |
10万元 |
五、社会责任与担当
一直以来胸外科人都以“科学报国,服务人民”为己任,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已经获得加拿大行医资格的胸外科创始人杨振华教授冲破层层阻力,毅然返回祖国投身新中国建设,曾任四川省抗美援朝外科手术队副队长、队长,在朝鲜荣立志愿军三等功。在“5.12”汶川大地震、芦山地震等抗震救灾工作中都有胸外科人不避危险,治病救人的身影。此外,胸外科还承担起帮扶民族地区胸外科发展的重任,长期定点帮扶甘孜州人民医院,帮助其建立了胸外科,并协助其开展了几乎所有的胸外科常规和高难度手术。
作者:廖虎 编辑:NA 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