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华西医院2019年三伏贴开始了! 2019.07.03

三伏贴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针灸学、中药外治法与季节养生相结合的一种传统疗法。三伏贴体现了“冬病夏治”之原理,其源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穴位贴上中药,以达到灸治的效果。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贴的时间有严格规定,即三伏贴需根据“初伏、中伏、末伏”进行贴敷。具体时间如下:初伏:2019年7月12日;中伏:2019年7月22日;末伏:2019年8月11日。

“三伏天”时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此时敷以辛温、窜行、平喘、止咳、扶阳的药物,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通过毛孔吸收,提高药物效能,达到激发经络、调整气血、温阳通络、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发生的功效。

三伏贴适宜人群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体虚易感冒、哮喘、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炎、慢性咽喉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中焦虚寒、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及虚寒所致的消化不良等;妇产科疾病:下焦虚寒、宫寒不孕、痛经、带下量多等;风湿骨病: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痛等;亚健康调理: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怕冷、气虚体质、亚健康状态等。

三伏贴不适合人群主要包括:对三伏贴药物过敏者,或处于过敏期间者;支气管扩张伴咯血者;肺结核活动期;皮肤破溃难愈者,贴敷部位皮肤创伤、感染者,瘢痕体质者;急性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者;中医辨证属火重者;孕妇。

三伏灸又称“天灸疗法”、“发泡灸”,贴药后皮肤有发热感、灼痛感、刺痒感,这是药物渗透入表皮的反应,每个人皮肤的耐受程度不同,但以能耐受为度。成人一般贴1-4小时,儿童贴15分钟-1小时,敷贴之后,一般人的局部皮肤都会有灼热和红润,治疗后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轻度红肿、水泡、轻度热痛感属正常反应,贴药后如皮肤出现水疱,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起疱后一定不要挠破,少量的小水疱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用消毒针头刺破抽液,外涂5%碘伏液,宜暴露,避免覆盖患处。极少数患者贴药后会留下永久性的黑色印迹。贴药前应皮肤清洁,贴药后不宜剧烈运动,以免膏药脱落。如贴药后感觉不适(痒、灼热感过甚等)难以忍受,应即时取下。贴药当日戒烟酒、辛辣、海鲜、蘑菇、牛肉、韭菜、鸭肉、鹅肉、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等食物,禁食海鲜、虾等易发物,并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及进行冷水浴。同时避免进食桂圆、荔枝、芒果等热性水果。

三伏天饮食原则:“应清补、宜少糖、切记贪凉、注意消暑降火祛湿”。即三餐不宜太油腻,清淡平和为主;不能过吃甜品及冰冷食品;需防中暑,如吃西瓜、绿豆、山楂等;适宜降火,如苦瓜、西红柿等;排湿:薏米、红豆等。

作者:吕建琴 编辑:毛兵 来源:中西医结合科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