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夏日,随着第十八期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专科护士培训结业典礼的顺利举行,为期近三个月的康复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圆满落下帷幕。本期培训汇聚了来自全国八省十市的10名护理骨干,通过系统化、个性化、高标准的临床实践,学员们均成功通过考核,满载而归,即将踏上推动区域康复护理发展的新征程。
本届专科培训于2025年5月14日举行开班仪式,由基地秘书胡静温老师主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党委办公室副科长/温江综合办负责人杜晨科长、康复医学中心主任魏全教授、十二病区/康复医学中心科护士长/基地负责人杜春萍教授、康复医学中心副治疗长宗慧燕副教授、脊髓损伤康复病房病区副主任王谦副教授及各病房护士长代表出席了开班仪式。
理论奠基与实践深耕并重
培训采用“理论+实操”两位一体的模式:
理论精进:通过“破冰行动”打破隔阂,激发团队活力;强化“个案护理”训练,提升学员病例分析、评估、风险防范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特别设置“科研论文”专题小讲课,系统传授文献检索、开题报告、论文写作等科研方法,要求学员在结业前完成一篇期刊论文,为科研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临床锤炼:临床实践是本次培训的核心。
培训计划的制定:本次培训在基地负责人杜春萍教授、基地总带教/班主任张建梅副教授及各护理单元专科带教导师的统筹安排下,基于学员的需求制定了详实的培训计划和内容,并实行专人临床带教制。
病房个体化带教:通过临床一对一带教,使学员们充分掌握神经/心肺疾病、脊髓损伤及肌肉骨骼等重症疾病的处理原则及护理要点,同时了解了神经源性膀胱、PRP创面管理新技术、吞咽评估与管理、高压氧/常压氧及三氧技术等操作要点。在治疗室掌握常见康复疾治疗前后的护理观察要点,熟悉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方法,了解常用物理治疗技术。
特色模式引领,多维赋能成长
本次培训亮点纷呈,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医护一体式教学:基地大力推行“医护融合”模式,组织学员参与康复医学中心护理疑难病案讨论、医护一体病房查房、康复评定会及一体化交班,促进医学与护理知识的深度融合,培养全面视角。
个性化拓展与人文关怀:①需求导向:通过座谈会、问卷星等方式动态了解学员需求,灵活调整教学。②拓展视野:组织学员参加“防跌倒趣味科普活动”、“阳光天使巴林特小组活动”、“同侪训练员见面会”,安排至骨科等科室交叉学习,并参加高水平的华西康复国际会议,极大拓展了学员的临床认知和国际视野。③温暖相伴:基地定期举行周座谈会(杜春萍教授、张建梅副教授及各带教老师参与),及时解决学习困惑,关注心理健康;在“5.12”护士节和端午节,班主任张建梅副教授精心策划节日活动并赠送礼盒,让学员在紧张学习之余感受到基地的温暖与关怀。
严训精考,锻造过硬专科技能
为确保理论转化为扎实的临床能力,本次培训在实践末期设置了高强度技能强化与考核模块。
集中特训:学员在导师指导下,针对核心康复护理技术进行标准化、针对性集中练习。
模拟实战:组织全真模拟考试,高度还原考核场景与考核流程,案例分析考题多样,覆盖多种技术操作,帮助学员查漏补缺并适应考核压力。
权威终考: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邵秀芹教授、技术指导李立群老师组成资深专家考核团队,采用案例分析-操作考核形式进行最终考核。考核严格依据中国康复医学会标准,不仅评估操作的规范性、熟练度,更着重考察临床决策、沟通、人文关怀及应变能力。全体学员均成功通过,展现了过硬的临床技能与职业素养。
圆满结业,扬帆起航
2025年7月9日上午11:00,基地召开了第十七期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专科护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培训基地临床实践总结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邵秀芹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魏全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委会技术指导李立群老师、十二病区区护士长/康复科科护士长/基地负责人杜春萍教授均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基地秘书胡静温主持,脊髓损伤康复病房护士长/基地总带教张建梅副教授做了临床实践总结汇报,昝红娟老师代表全体学员发言。会议期间,还对在个案、科研、技能及综合表现方面表现突出的学员进行了表彰,颁发了“卓越案例奖”、“卓越科研奖”、“卓越技能奖”和“卓越全栖奖”。专科护士的学习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护理征程的起点,希望学员们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在新的征程中展现担当,为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是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已建立起了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和师资团队。自2017年获批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科培训基地,截止目前,共培养10期143名学员,覆盖全国100余家医院,在康复护理领域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及区域辐射作用。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在中国康复医学会、医院、护理部的指导下,一如既往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此次培训工作,继续打造规范化的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培养专业化的康复护理精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