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内镜中心在罗凤鸣教授、刘丹副教授的带领下顺利开展四川首例增强现实导航下支气管镜下经肺实质病灶抵达术(BTPNA),为一位肺癌患者明确病理诊断,对其进一步治疗带来了希望。
增强现实导航技术,利用患者的薄层胸部CT对支气管及肺组织进行重建、成像,并制定手术计划。在操作过程中可以与支气管镜下图像实时匹配、引导,更加精准地到达病灶。对于没有支气管相通的肺部病灶,可采取支气管镜下BTPNA术,即支气管镜下经支气管壁“打隧道”的方式直达肺部病灶,进行活检或治疗。相较于目前定位准确的电磁导航技术,增强现实导航技术在同样能保证精准定位的同时费用更低,且结合BTPNA术后可以到达电磁导航的盲区---没有支气管相通的肺实质。
该首例BTPNA术患者为男性,57岁,2年前因“咳嗽、痰血”来我院就诊后确诊为右肺下叶腺癌伴颈胸椎转移。给予靶向治疗后患者症状较前稍减轻,但病情仍缓慢进展。2020年5月,在我院复查胸部CT示右肺下叶背段结节较前增大。患者及其家属为此感到焦虑。罗凤鸣教授、刘丹副教授及其团队讨论研究后,认为影像上病灶的形态等不典型,但是病灶增大,所以明确病灶的性质对下一步的治疗起着关键作用。因患者病变位置的特点,常规支气管镜及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均不能到达病灶,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为患者制定了手术计划—决定为患者行增强现实导航下BTPNA术。
术中刘丹副教授与朱辉老师经支气管镜增强现实导航引导,在确认透壁位置后,利用穿刺针穿刺、球囊扩张等一系列操作后,成功抵达病灶,并经X光再次确认到达病灶位置后成功取得病理组织标本,且标本量足以行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为后续治疗奠定了基础。整个团队在手术过程中配合默契,操作顺利。
增强现实导航技术可以精准的到达病灶,提高活检的阳性率、准确率,且成本较低,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强现实导航技术结合BTPNA为其他介入方法不能到达的肺部病灶位置提供了取得病理标本的途径。这两种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我院对肺部疾病诊断的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因材施教”采取最合适的方法,奠定了我院将来在肺部疾病的精准治疗中的基础并有利于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