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泌尿外科曾浩教授团队和放射科姚晋副主任医师团队2025年8月在JAMA Oncology(IF:20.1) 发表了题为“Sintilimab Plus Axitinib for Advanced Fumarate Hydratase–Deficient Renal Cell Carcinoma: A Phase 2 Non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研究论文。本研究评估了信迪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一线治疗FH缺陷型肾细胞癌(FH-dRCC,也称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这是全球首个在线发表的聚焦FH-dRCC靶免联合治疗的II期临床试验。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研究所Daniel J. George教授同期于JAMA Oncology上发表了相关评述,对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称这项研究提供了一个开创性的治疗方案,不仅为晚期FH-dRCC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全球晚期FH-dRCC治疗模式优化提供了高级别循证依据。
我院泌尿外科曾浩教授,放射科姚晋副主任医师,泌尿外科孙光曦副研究员、刘振华副主任医师为共同通讯作者;泌尿外科张兴明讲师、博士研究生刘豪阳、梁嘉宇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赵俊杰,我院放射科科陈云天讲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王永权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学科卓越发展1.3.5工程等项目的支持。
FH-dRCC是肾细胞癌中驱动基因明确、恶性程度高的一种独立病理亚型,具有发病年龄早、影像学特征不典型、病理模式多样、临床诊断困难、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等特点,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自2017年起,团队针对FH缺陷型肾细胞癌建立多模态评估、多学科参与的诊疗模式,逐步建立了全球最大的FH-dRCC多组学信息库并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及机制探索。团队前期分析结果显示,FH-dRCC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可能从靶免联合治疗中获益。基于前期研究结果,团队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注册并开展了阿昔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一线治疗FH-dRCC的单臂、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
研究从2021年7月1日至2023年8月29日在中国8家医疗机构入组了经病理确诊的初治、晚期FH-dRCC患者。入组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200 mg,每3周静脉注射一次)联合阿昔替尼(5 mg,每日两次口服)治疗,直至病情进展、出现无法耐受的毒性作用或患者撤回知情同意。研究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截止随访日期为2024年12月1日,研究最终入组41例患者,中位年龄为36岁(18-75岁);其中10例(24%)为女性。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6.0(0.7-41.6)个月。研究结果显示,总研究人群(Full Analysis Set,全分析集)中ORR达56%(23/41,95% CI 40%-72%),疾病控制率为73%(30/41),中位PFS为19.8个月(95% CI 10.9个月至未达到)。符合方案人群(Per Protocol Set,符合方案集)中,ORR及中位PFS分别为62%和28.5个月。探索性分析表明,体细胞拷贝数变异负担较低的患者表现出更佳的治疗结局。安全性方面,95%(39/41)的患者出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其中32%(13/41)发生3级及以上严重TRAE,以高甘油三酯血症(7%)、皮疹(5%)和贫血(5%)为常见,体现了联合方案可控的安全性。
综上,本研究首次系统评估了靶免联合方案(信迪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在FH-dRCC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通过探索性分析初步揭示了相关不良预后因素,为这一类罕见肾癌的精准诊疗提供了高级别循证依据。
图1 研究总体流程
图2 全分析集中的疗效分析(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客观缓解率)
原文链接: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oncology/fullarticle/2837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