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胸外科刘伦旭教授团队在JAMA子刊发表研究论文 2019.05.07

近日,我院胸外科刘伦旭教授团队在外科学顶级期刊《JAMA surgery》(影响因子8.498在线发表了题为Effect of Vein-First vs Artery-First Surgical Technique on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不同肺血管处理顺序对肿瘤细胞入血的影响。

JAMA surgery同期邀请国际著名的外科学领域专家Mark K. Ferguson为本研究配发了题为Small Modifications in Technique May Yield Large Rewards After Lung Cancer Surgery”的特约评论,对该研究给予高度评价。

 

手术切除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而手术操作本身又可增加肿瘤细胞入血的机率,进而增加肿瘤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术中先结扎肿瘤所在器官的输出血管,理论上可阻断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的通道,减少因手术操作而入血的肿瘤细胞,进而降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但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支持该理论假设。

本研究通过检测接受不同手术方式的肺癌患者术前及术后外周血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水平,比较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中不同肺血管处理顺序对肿瘤细胞入血的影响。同时,该研究还回顾性分析了中国西部肺癌数据库中20059月至201712月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比较接受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结果发现术中先断动脉(非单向式手术)组患者,术后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较先断静脉(单向式手术)组患者高,且术后五年生存率较先断静脉组患者低。该研究结果证明了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减少术中肿瘤细胞向血液中播散,提高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更符合肿瘤外科的无瘤原则。

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为胸外科刘伦旭教授首创的手术方式。该手术方式以单点单向、层次推进为核心,只在肺的根部操作(单点),不进入肺内,沿一个方向(单向)递进切除。这一术式使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变得更容易,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且易于广泛推广,已获得国际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该术式的提出和临床应用实践被认为是我国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成熟的标志。

胸外科刘伦旭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韦诗友为第一作者郭成林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和四川省肿瘤医院参与了该项合作研究工作该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支持

作者:韦诗友 编辑:史杰蔚 周亮 来源:胸外科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