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安慰,偶尔治愈,总是安慰”,这句话常常体现在肿瘤科的治疗护理当中。肿瘤患者不但要忍受着疾病痛苦的折磨,还要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们的内心恐惧和痛苦难以言表,甚至有些患者因得不到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在恐惧、担心、猜疑中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因此,作为肿瘤科护士,领会正确的生死教育,将其应用于临床,可有降低晚期癌症患者及家属焦虑、抑郁程度,对于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调整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十分必要。
胸部肿瘤病房&生物治疗科临床护理教学团队于2020年开始围绕“生死教育”为主题,基于“5-E教学模式”开展规培护士生死教育系统培训课程,课程由符琰护士长牵头,杜洪燕副护士长组织,APN吴洪美,阳光护士李红,规培带教钟林君,安宁疗护护士边琼全程参与。
课程设置3个月共7次课,以理论授课、游戏体验、读书会、电影欣赏、茶话会的形式来展现,从理论学习再到角色参与,由浅入深递进式的学习,每次学习之后学生再对授课内容及形式进行反馈,授课教师及时做出调整。
一、以有趣的课程设置合适的内容精准吸引需求人群
培训课程启动的前期,培训团队以胸部肿瘤科为大环境,以临床护士面对工作中时常接触生死离别为切入点,以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课程设计为吸引点,面向规培护士发布“生死有时”主题课程自愿参加。
二、讲座+游戏的形式快速让学员形成概念
随着课程的开展,同学们对死亡以及死亡教育的理解在一点点发生变化,通过郑儒君博士的《我们为什么要谈论“生与死”》、何建萍教授的《如何认识“死亡识能”》的讲座,我们初步认识到了什么是生与死,在李红老师的《接纳与珍惜》的课堂上通过游戏的方式,感受到了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是难以掌控的,人要学会平淡的接受死亡。
同学们接触到生死离别最多的往往是在工作中,在每次课程中,老师会以工作中最难忘的事情作为分享,以同学们分享在接触到这类生死离别的时候的感受变化为切入点,分析及评价学生对待死亡的态度的认识和变化。
四、分享、理解、懂得
模拟“死亡咖啡馆”以茶话会的形式让大家聚集在一起,喝着饮料,吃着美味的点心和水果,讨论着关于生与死的话题,让参与者在舒适的氛围中, 分享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死离别,表达自己对死亡的感受、看法、个人经历以及参与培训后自己对死亡认识的变化。
只有理解了死,才能更好地懂得生
生死教育课程的开展是胸部肿瘤病房&生物治疗科教学团队的一次大胆创新。以“5-E教学模式”为基础整合讲座、游戏、观影、茶话会等教学模式,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此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接受度更加轻松化、教学反馈更加及时化。
通过学习,与课护士对”生与死“有了新的理解,在临床工作中遇到”死亡“有了新的见解,树立了科学、健康的死亡观;初步掌握了处理死亡事件的知识与技能,提升了临终照护的能力,也能让自己在面临死亡造成的心理冲击和挫败感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减轻自身压力。在类似于”生死教育“此类难以标准化和量化的授课中这类教育模式具有一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