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26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最后一个成人血液病新冠患者终于从7楼儿外科病房转入血液科病房,支援新冠疫情的血液科医护团队也全部从儿外科病房撤离。历史一个多月,儿外科病房终于又充满了久违的、响亮的、充满生机的小患儿的哭闹和嬉戏声。在血液科医疗团队和儿外科护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忠实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完成了新冠救治任务。峥嵘岁月,历历在目,难以忘记。
2022年12月,基于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流行趋势的整体研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即“新十条”。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接受各种化疗和免疫治疗的血液肿瘤患者面临着更大的冲击和风险,这部分患者很多因为长期化疗没有接受新冠疫苗接种,同时由于基础疾病及免疫缺陷状态,又是容易发展成重症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同时,血液科医护人员也出现大面积新冠感染,不少人因为严重高热、肌痛而卧床不起。面对不断增加的危重患者和人手的短缺,怎么办?无惧危险、迎难而上,保急诊、报重症,华西血液人用实际行动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院科协调,保急诊
在不断送往急诊科的各类新冠感染患者中,血液病同时合并新冠感染的患者绝对是危险程度最高的群体之一,在急诊科嘈杂、忙乱的环境中更容易出现各种继发性细菌和真菌感染。在血液科床位本身就极为紧张、入院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急诊血液新冠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在医院的统筹协调下,12.24在7楼原儿外科病房协调处20张床位,用于收治血液急诊新冠患者,科室也积极调整,暂停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择期手术,安排刘志刚、徐娟、董天三位医疗组长和毛凌护士长、万永凤护理组长至七楼承担医疗和护理工作,同时各个科的一线住院医生也进入病房紧急支援。各种血液系统基础疾病合并新冠肺炎的患者源源不断收入7楼病房,积极处理血液疾病的同时,紧张而有序的安排血气分析、无创呼吸机支持、气管插管等各种重症肺炎的抢救措施。虽然有各种忙乱、辛苦和加班,但看到一个个急诊入院的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和好转,这份辛苦就值得。随着病人数量的增加,7楼收治急诊血液的床位已增加至48张,医疗组增加至5个,科室管理小组和运管、医务、护理等部门密切协调,确保急诊血液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重点关注,保重症
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起病很急,往往同时有重度贫血、高热,严重出血等危重表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发病表现极为凶险,但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治疗,治愈率往往超过90%。我们在收治各类型感染新冠血液病的同时,对于此类白血病给与重点关注,确保疗效不因新冠而受到耽误和影响。
两个月前,83 岁高龄的四川大学原副校长周教授突发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被紧急送往华西医院,经检查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且合并重症肺炎,病情十分危重。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因其无法耐受常规化疗,治疗难度极高。更让人揪心的是,周校长住院期间正值新冠肺炎感染高峰,周校长也不幸感染新冠。面对突如其来的重疾,周校长很快被收入血液内科牛挺主任医疗组。在血液内科牛挺主任医疗组,周校长接受双诱导化疗、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成分输血等多种治疗,并在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料下,周校长度过了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的出血、分化综合征、感染等重重关卡,病情逐渐好转,目前仅需要口服药物继续治疗。今日查房时,即将康复出院的周老校长激动的对照顾他两月有余的医护人员竖起了大拇指并称赞他们是平凡而伟大的白衣天使。
另一位患者李先生今年四十多岁,家中下有一位垂髫小儿,上有高堂待奉。本是一家人购置物品整整齐齐共同面对新冠的时间,李先生突发无力,并且出现全身多处淤青及血泡、大便呈现黑色。患者于12月底到华西医院急诊科,经血液内科住院总会诊后,初步判断李先生有明显的血常规异常、凝血功能异常,伴有明显的皮肤黏膜和消化道出血,高度怀疑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连夜将他收治到7楼血液内科住院病房。当晚,住院总就与实验医学科联系再次明确细胞形态符合早幼粒细胞,并在病房中四处借药,患者终于能在第一时间服用救命的药物。与我们预料的一样,患者入院后出现明显的出血加重,双眼周围出血得像“熊猫”一样,打针的地方也出现明显的血泡。而此时,患者新冠核酸检测结果呈现阳性。一方面需要抵御新冠感染的肺部炎症,另一方面又到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处理治疗过程中分化综合征带来的肺部水肿,患者的治疗进入重重困难的境地。吴俣教授和董天主治医生治疗组从细节入手,每日调整患者药物剂量,精细监测患者出血情况、体重变化、呼吸状态和查血指标,患者情况在抢救治疗10余天后终于慢慢趋于稳定。治疗期间患者新冠核酸检测CT值出现波动,咳嗽症状加重,血液内科也早期为患者申请到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控制新冠感染,为患者治疗保驾护航。经过积极抢救治疗,这两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都已达到疾病完全缓解并顺利出院回家。
在这次积极救治新冠感染患者期间,我们目前已成功就诊新冠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1例,目前已经恢复出院。
血液科另一个常见的危重群体是造血干移植后的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在免疫抑制剂使用过程中出于安全考虑一般暂缓接种新冠疫苗,在停用免疫抑制剂后接种新冠疫苗也往往应答不佳。在此次疫情中更容易受到这种高传染性新冠病毒的波及而致病。移植后患者一旦发生新冠病毒感染而发病,病情变化更复杂,相应的治疗也更为棘手,发生重症的比例高,死亡比例高。由于本次疫情爆发猝不及防,短时间医护工作人员、家属和部分患者迅速感染,在移植患者人群中引起极大恐慌。对于移植医生而言,如何在移植患者人群中及时和准确判断病情及合併症,如何根据每个移植患者的身体状况、脏器功能,移植后不同併发症、移植后药物维持的不同情况,采用个体化的诊疗策略都是全新的问题。移植组同仁迅速调阅了既往有关移植人群发生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的文献,结合最新的共识,制定了华西医院移植病人新冠感染处置流程。 移植患者需要抗排异、抗感染,使用药物复杂。为搞清楚抗新冠病毒药物和这些药物的互相作用,在Liverpool COVID-19 Interactions数据库里面把所有用到药物一一排查。在患者群中努力普及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知识,从预防到治疗都给出了可操作的建议。对于患者和家属的各种问题有问必答,不厌其烦,不舍昼夜。除了给出专业的建议,还要进行情绪的安慰和心理的指导。对于发生重症新冠肺炎的患者,远程指导如何在就近的医院进行及时有效的初步处理,如何保证转运安全,提前在急诊室和ICU为患者联系呼吸机和各种抢救药品,患者到了急诊或者ICU,不等相关科室医生发出会诊,移植医生已经到现场主动和主管医生交流,给出专科建议。因为移植患者可能发生巨细胞病毒肺炎、卡氏肺孢子菌感染、肺移植物抗宿主病,有时从临床和影像学上都不易与新冠病毒感染鉴别,第一时间就组织多学科会诊和讨论,与死神抢时间,为患者追求最佳的预后。高度重视,提前介入,早期干预,尽量保证移植后患者的安全。
一个不少,保疗效
血液科的患者中,除了危重急症和移植后的特殊患者,还有大量病情稳定,接受规律化疗的患者。在积极抢救危重患者同时,我们也积极评估,协调人力,早期打开日间病房,对于新冠阴性、没有其他合并症的患者,经过认真评估后,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按时给与规律化疗,保证既往已经取得的治疗疗效。在治疗的同时加强科普宣教,如果出现新冠感染,如何进行早期和正确的治疗。
对于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到华西来就诊的患者,我们通过网络科室、血液专科联盟、线上门诊等方式等多途径为患者提供就医咨询和治疗指导,确保患者在当地也能接收到高水平的诊治。1名62岁的老年血液肿瘤患者感染新冠后,吴俣教授通过线上门诊的方式对患者的治疗进行指导,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肺部影像学改善,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好评。
另一个特殊人群是参加各种GCP临床试验的患者。血液内科是华西医院承接GCP新药临床试验项目最多的科室,仅2022年就新开展GCP项目38项,在研82项。在新冠疫情下如何保障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成为血液内科管理小组亟需思考和处置的难题。科室管理小组及所有研究者迎难而上,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对临床试验患者的进行科学有序的紧急处置和分类管理。首先,所有试验项目的研究者立即对所有受试者的基础病情和试验用药时间进行了梳理研判,第一时间和患者取得联系。对有新冠症状的患者,研究者和CRC立即通过各种渠道安排其完成核酸和/或抗原检测,评估病情后,对于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科室通过绿色通道安排其入院,确保患者安全。对于部分在当地医院住院的患者,研究者也通过各种线上的方式对患者的救治进行了指导。对于尚未接受下一疗程治疗且近期无需紧急治疗的患者,从保障受试者安全角度出发,研究者通过主动和申办方进行沟通,对其临床用药时间做出适当调整和推迟,避免其用药后感染新冠出现严重并发症。对这些患者,研究者通过电话、微信、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指导其科学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并对重点病人发放了免费的新冠抗原试剂盒,督促其做好症状监测以及新冠抗原的自测工作,并保持24小时热线畅通,随时掌握受试者病情变化。部分患者由于血液基础疾病危重且按照临床试验方案要求必须尽快按时完成试验用药,血液内科在面临人力资源不足的巨大困难情况下,仍通过各种方式满足患者的用药和治疗需求。一部分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通过24h日间治疗模式被收入加床进行用药,期间护理团队也通过临时加派人力、加班加点完成医疗任务。部分试验患者需要正床住院,科室通过入院服务中心和科室医疗组间的紧密协作,尽最大努力保证床位安排,确保患者能及时入院,避免用药推迟对患者病情造成影响。
从2022.12.24儿外科血液病房成立组建至2023.2.16最后一个血液病患者从儿外科转出至血液科,历时一个多月,累计收治急诊血液新冠患者130余例。在医院的支持和兄弟科室的帮助下顺利的度过了这一波疫情高峰,看到一个个新冠患者康复出院,看到七楼病房又充满了儿童奔跑的身影,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不辱使命!”
回顾那一个多月充实、紧张的日子,面对疫情,可能我们这些身着白衣的人儿心里也曾有过害怕,但是穿上白衣即是战甲,他们依然会义无反顾地选择逆行冲出,为患者构筑生命的屏障。每一个瞬间,都是三年来的点滴,亦也会是未来的每一次突发卫生事件时的坚持。微光汇聚,终成星河,我们也定会携手迎接岁月静好、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