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
1985年5月14日,经卫生部批准,四川医学院更名华西医科大学;7月,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我院的发展进入了继往开来的新华西时代。
第一单元
院系调整
医院分家
医院“创三甲”
学院/医院融合
大学合并
华西医科大学校门
1984年,学校新领导班子成员合影,左起殷大奎、刘报晖、陈钟光、顾德诚、曹泽毅、王大章、杨光华、陈怀志
1985年10月9日,卫生部副部长陈敏章在华西医科大学校长曹泽毅的陪同下来医院检查工作,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唐孝达向其汇报工作
1985年开始,华西医科大学在四川医学院原来专业系的基础上,逐渐恢复和建立了八个学院和一个系,分别为:口腔医学院(1985年)、公共卫生学院(1986年)、药学院(1987年)、基础医学院(1987年)、医学院(1988年)、继续教育学院(1990年)、护理学院(1999年)、法医学院(1999年)、科技英语系。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开院三周年庆祝会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1989年12月,妇产科、儿内科从附属第一医院分离,组建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儿科教研室仍归医学院统一管理。
1990年代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政办公楼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三甲评审
曾任卫生部副部长的我院教授曹泽毅、殷大奎和唐孝达院长、石应康院长在一起
1989年,卫生部下发《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和标准》,我院被列为试点单位。1990年,医院把创“三甲”作为工作重点,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三甲”标准,建立完善规章制度,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医德医风建设和优质医疗服务;经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10月,以955.6分的高分顺利通过“三甲”医院的评审,成为国内首批“三甲”医院。
华西医科大学时期的黉门
华西临床医学院(第八教学楼)
1993年12月,华西医科大学院系调整,将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实质性合并,命名华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院院合一”的领导管理体制;结束了医学院(系)和附属医院长期以来部分交叉、相对独立的运行管理模式。迄今,这种模式在全国医学院校中也是唯一的。
90周年校庆大会
四川大学华西校区校门
现任领导班子合影
2000年10月6日,华西医科大学举行建校90周年校庆,同时宣布华西医科大学和四川大学强强合并。2001年5月8日,华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
第二单元
临床教学楼
临床教学楼
温江院区奠基
温江院区奠基
第六住院大楼
第六住院大楼
第三住院大楼
第三住院大楼
第一住院大楼
第一住院大楼
医院本部鸟瞰图
医院本部鸟瞰图
1993年,以新外科楼(现第二住院大楼)奠基建设为标志,我院开始建院以来的第四次大规模建设,先后自筹资金,并获得国家少量专项拨款扩地盖楼;截至2019年,相继建成医疗、科研、教学及行政园区,温江院区系列工程;还完成了锦江院区的规划和设计;学院/医院各园区、院区占地700余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
1996年以来医院主要新建建筑一览表
第四单元
1985年以来,在国家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我院加强医疗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条件、拓展服务范围,积极开展新技术,使医疗水平、质效迈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逐步发展成为中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的国家级诊疗中心,医疗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部分医疗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
查看更多
临床新技术的开展
1985—2019年,我院在医疗业务量持续上升的情况下,及时引进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积极鼓励并实现了部分原始创新或技术进步,世界先进医疗技术和中国首例的临床病例不断涌现。
第五单元
1988年,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恢复为医学院;1993年,学校将医学院·附属医院实质合并,开启我院“院院合一”的医学教育模式;2000年,华西医科大学和四川大学“强强合并”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成为全校29个学院中规模最大的学院,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各类在院学生人数超过4000人;在全国率先建立和完善了包括“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医学教育体系。
第六单元
1986年以来,学院/医院逐步明确并持续推进“科技强院”的发展战略,瞄准解决临床问题的医学前沿科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国家项目和代表医学发展的重大目标;加强学科建设,建设研究转化大平台,培育科技创新大团队;使我院的科技能力逐步从西部异军突起、持续发展,处于全国医学科技领域的前列位置,同时取得了建院历史以来的科学研究最好成绩。
学科建设
实验室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成果
我院长期重视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以放眼世界的眼光,海纳百川的胸怀,内部培养、外部引进,逐渐建设了一支规模庞大的专兼职科技人才队伍,形成了一系列创新团队;截至2020年,全院已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长江学者10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5人、省“千人计划”29人;27人担任国家级学会/协会主委、副主委,178人担任省级学会/协会主委、副主委。
魏于全 龚启勇 周总光 刘进 张思仲
经过长期的学科建设、平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我院的科研能力逐渐强大,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在学术论文发表、科研成果获奖、专利申请与转化等多方面再创历史新高,“科技强院”的目标正逐步实现。
1994—201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项目数和经费总额一览表
1994—201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科技论文数量、排名一览...
1994-2015年发表在SCI收录杂志上的部分高质量学术论...
1985—2015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获奖情况一览表(国家级...
第七单元
2001年以来,我院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以“医院搭平台、科室结对子、医生交朋友”为理念,以“努力让西部群众就近获得和东部发达地区同样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为愿景,建成了“在线+在位”相结合的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多种帮扶模式积极推动我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形成互利共赢的医疗生态圈。 2003年,我院成立公共事业发展部,把辐射和引领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为医院日常重要工作之一。截至2015年,华西远程医学网已覆盖以西部地区为主的19个省、市、自治区的617家医疗机构。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远程继教项目149项、省级项目16项;以基层医院适宜技术为重点,每年开设230余个专科培训专题,80余个全科医学专题;年均“在线”培训基层医务人员34万余人次。
2001
2004
2007
2008
2009
2011
2013
2014
2015
远程教学现场
远程教学现场
华西医院远程教学远程会诊定点医院——泸县二院挂牌仪式
华西区域网络联盟医院——新都区人民医院签约仪式
四川省卫计委主任沈骥来我院远程医学中心视察工作
李为民院长与联盟网络医院院长在线交流
江油长钢总院医生通过远程平台接受我院神经外科专家会诊指导
2001年5月,我院成立“华西远程医学中心”提供远程会诊和远程教学。四川的巴中市中心医院、攀钢总医院、彭州市人民医院等基层医院成为首批远程网络医院。截至2015年,华西远程医学中心已为基层医院提供1.2万次疑难疾病远程会诊服务。
一直以来,我院以基层医院需求和特点为导向,通过“专家走下去,医生请上来”的方式培养基层医学人才;每年到基层为近300家医院提供培训,同时接收超过2000人次基层医务骨干来院进修学习,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区和直辖市。
我院专家到九寨沟培训基层医护人员
我院专家到基层培训医护人员
我院专家到基层培训医护人员
九寨沟卫生局第一批医护人员来我院学习
2011年秋季华西医学进修生岗前培训
2004年起,我院定期举办 “华西医院管理论坛”,对基层医院进行医院管理培训,多形式、多渠道帮助基层医院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截至2015年,共举办论坛15次,共有600余家基层医院管理者参加了培训。
2007年,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 2009年科技部项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实施的大型综合医院区域协同医疗示范工程”的支撑下,我院通过“区域性协同医疗服务平台”与全省35家基层医院构建了信息系统共享、医疗服务双向协同的“联盟医院”关系。
我院通过远程信息化系统引领中国西部医学的进步
汶川地震华西远程医学服务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来我院视察远程医学中心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来我院视察远程医学中心
香港政务司司长唐英年一行来我院远程医学中心视察
2008年汶川地震,华西远程中心在灾后第一时间恢复了分布于绵阳、广元、什邡、都江堰、江油等重灾区29家医院的远程服务系统,免费提供24小时的远程医学服务,为灾区589名重症伤员进行会诊,使伤员的救治得到了我院专家的指导,大大降低了重症伤员死亡率。
2008年11月,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在考察华西远程网络系统时,通过该系统与绵竹市人民医院的医生进行现场交流讨论后认为:“华西远程医学网络系统的独特优势在地震救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汶川地震后,香港特区政府出资5660万元,在三年时间内,为灾区的186家二级及以上医院、100家乡镇卫生院重建或新建华西远程医学网络系统。
华西医学合作论坛金堂交流会
2009年,华西医院与金堂县政府合作,在金堂县24家乡镇卫生院和5家县级医院中全面开展“区域协同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建设。2011年,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实现了我院与县级医院、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协同和分级医疗。
我院与阿坝州九寨沟县委县政府签订区域协同医疗合作协议
我院与甘孜州人民政府签署医疗卫生服务战略合作协议
2011年3月,我院与阿坝州九寨沟县委县政府签订区域协同医疗合作协议;通过有针对性的以“团队项目制”人才培养模式来提升县医院治大病能力;通过“在线+在位”远程协同医疗模式提升九寨沟风景区医院治急病能力;项目实施后,参训业务骨干的医疗水平有了大幅提升,胆结石项目团队返回当地第一年即独立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15例,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2011年,我院与甘孜州人民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管理和技术输出,推动我院优质资源直接服务藏区。我院选派专家担任该院副院长和学科首席专家,指导业务和学科建设,派驻青年骨干常驻帮扶,创造了甘孜州医学史多个 “首例”。针对甘孜州肝包虫病多发的实际情况,加强了人才培养、成立了科学研究中心,让甘孜州包虫病诊治工作成为全国标杆。
中国医师协会全国基层医生继续教育华西学院签字挂牌仪式
2013年7月,由中国医师协会和我院共建的“中国医师协会全国基层医生继续教育华西学院”成立,这是我国首个国家级的基层医生继续教育学院。面向基层医生开展“三基”、指南、临床诊疗思路、专科疾病规范诊治等培训项目;截至2015年,开展在线培训21次,现场培训32次, 共有6000余人次的基层医务人员参加了培训。
华西血液区域联盟启动会
2014年7月,血液科倡议建立“华西血液联盟”,获得基层医院的积极响应。联盟通过信息化系统,将血液病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医生的继续教育和多中心临床研究集合,把华西血液科的服务辐射到各基层医院血液科,使各级医院血液科医生由“同道”变成“同事”。截至2015年,联盟覆盖四川省内32家基层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安医院挂牌仪式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安医院挂牌仪式
2015年9月,我院与广安市人民政府签署深化医改战略合作协议,在广安市人民医院挂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安医院”,派出院长和管理团队,以“在线+在位”模式将我院医疗资源和管理模式定植广安,以点带面辐射引领,使广安群众“足不出市”就能享受到“华西品质”的医疗服务。
第八单元
党组织的发展历程
1950年以前,华西协合大学医院青年医生中至少有一名地下共产党员,秘密组织进步青年和工人学习共产主义思想。解放前夕,因被特务注意,转移至上海。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长期以来,院党委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学院、医院的发展为中心,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从组织上保证执行,从思想上凝心聚智,并用学院、医院的发展成就来检验和评价党建工作。
建设华西文化 弘扬华西精神
华西文化和精神是学院/医院发展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在上百年的华西历史中,每一个时期均呈现出引领创新、家国担当、接轨世界的特质,并积累沉淀为华西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光荣华西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