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随着区市县、成都市、四川省和全国两会拉开序幕,医(学)院委员代表们如约赴会,再次传递“华西好声音”……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我院党外代表人士共提交提案、议案、社情民意及各类建议200余项。
以需求为指引,增强履职本领
2022年,经过换届,我院41人次担任各级大人代表、政协委员(表1),其中党外人士32人次,较之前增长86.36%。如何让他们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夯实履职思想根基,有能力更好地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成为摆在工作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医(学)院明确“送出去”“请进来”的思路,积极提升履职能力。一方面,“送出去”。积极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支持选派党外骨干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地学习20余次,协调支持参与各类重要会议80余人次。另一方面,“请进来”。2024年6月18日,医(学)院联合市委统战部开展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承办统一战线“同心智库”沙龙活动。成都市委统战部研究室主任郑子文作“建言献策信息是什么、建言献策信息为什么重要、建言献策信息怎样才能写好”专题培训。2024年12月17日,聚焦2025年提案、议案的选题与撰写,医(学)院邀请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田继万以“参政议政选题的学习实践思考感悟”为题,讲解了选题方式方法……
以问题为导向,畅通沟通平台
2022年,在医(学)院举行的党外人士新春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但发言中也客观反映出一线专家对一些政策和信息了解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
面对这一现状,院党委高度重视,要求统战部牵头,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此后一年时间,医(学)院对内制定《中共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委员会常委联系民主党派、统战团体、党外代表人士工作制度》(川医委〔2023〕40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负责人建言献策“好声音直通车”》(川医委〔2023〕41号),抓实抓细问题意见反馈并形成工作简报及时反馈,凝心聚力促进医(学)院发展。同时,开通党外人士参与院务会和院情通报会的渠道,使其更加熟悉医(学)院工作,院务会平台已覆盖各民主党派华西支部全部副高以上人员;医(学)院党代会、“双代会”、干部会等重要会议均邀请党外代表人士参会。
对外积极支持党外人士建言献策,支撑他们开展各类调研、参加座谈、收集资料等,不断拓展履职的广度和深度,以其参与互动的经历和亲身感受宣传好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制度为保障、以问题为导向覆盖全院党外人士的沟通平台矩阵逐步形成。
汇聚智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献计出力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健康中国和区域发展,近年来,医(学)院发挥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促进参政议政成果转化落地,交出一张张亮眼成绩单。
围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加强体系建设,统筹做好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党员、呼吸和共病研究院院长、呼吸健康研究所所长李为民教授强调,提升流感疫苗接种率要积极推动政策落地、优化接种服务、加强科普宣传,实现“愿接尽接、能接快接”。此外,他坚持继续呼吁呼吸慢病建立早期预防、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四早”防控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炎症性肠病研究室主任甘华田教授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建议加快AI医疗立法进程,设立国家AI医疗伦理审查委员会》等多项提案。此外,他所提出的《关于高原病防治的几点建议》的社情民意上报至全国政协,以单篇专报形式呈党和国家领导人参阅;《关于医师在公共场所实施急救情况不承担民事责任的建议》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采纳。
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专家组成员、四川省人大常委、无党派人士、医(学)院副院长王坤杰教授提出的《<关于将听取和审议省监委专项⼯作报告>列⼊省⼈⼤常委会监督⼯作计划》被列入省人大当年1号提案;《建议将互联网医院纳入医保范围》《优化医保急诊费用报销方案 减轻群众急重症医疗负担》等多项提案被相关部门采纳。此外,他还聚焦“十四五”规划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全局工作,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推动健康四川建设贡献了具体可行的意见建议。
新冠疫情期间,四川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内分泌科陈德才教授建议提高核酸检测结果时效性、提高检测机构的承载量、确保实验室检测质量关,成都市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社员、耳鼻喉头颈外科赵宇教授联合电子科技大学专家提出的《建议尽快确定新型冠状病毒的官方英文名称》均被中央统战部《零讯》采用。
搭台聚力,助推地方高质量发展
2025年2月,在成都市两会上,围绕成都市建设发展,我院多名代表委员联合提出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华西坝周边环境品质及配套业态》。我院专家参与调研形成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批示;牵头或参与多项高质量调研报告连续3年获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四川省政协委员、致公党党员、消化内科张虎教授提出的《为避免考生剧烈运动后发生心脏骤停意外,建议紧急调整2023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项目》,成都市政协委员、民革党员、肿瘤放射治疗科李楠静医生提出的《优化“结对县”农产品采购工作机制,做优做实浙川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获评十三届四川省政协2023年度好提案。
四川省人大代表、无党派人士、肝脏外科王文涛教授牵头的《四川省卫生健康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调研工作,为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四川省人大代表、民进会员、血管外科副教授曾国军提出的《基于华西核心医疗体系的高原医疗保障建设方案》《关于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助力智慧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多项提案被关注或采纳。四川省政协委员、民盟盟员、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黄灿华教授建议为新型研发机构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细则,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成都市政协常委、致公党党员、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雷鹏教授聚焦城市发展,建议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政策让青年人“留得住”,将幼儿园纳入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专项工作方案等。
对症施策:破解百姓急难愁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将本职工作与委员履职相融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破解群众关注的困点难点是医(学)院专家们建言献策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2024年1月,成都市政协委员、中共党员、医(学)院副院长陈蕾在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上,针对全国慢病防控整体存在的“三高三低”问题,建议做好提早防控、形成防控合力、推动多方筹资、做好试点工作、强化基层参与、加强中医药与西医共同合作。成都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眼科陆方教授也在该次会议上建议织密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制创新。
四川省人大常委、农工党中央委员、心脏内科祝烨教授建议将一部分核医学检查项目纳入医保;四川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神经内科商慧芳教授建议分层级建设智慧化养老服务体系;四川省人大代表、中共党员、胰腺外科李昂教授建议发挥医保“杠杆”作用,从“治病”到“防病”等等。像这样的建议还有很多……
一件件提案、一条条建议,正逐渐成为现实。
2024年成都市两会上,建议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加大医务社会工作建设。2024年5月,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召开医务社会工作专题座谈会,我院受邀参与。2024年12月,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与中共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印发《成都市推进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实施方案》。2025年3月,我院受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委托,参与四川省推进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相关制度的起草工作……
回首过往,皆为序章;聚力前行,征程再起。未来,院党委将进一步加强代表委员履职能力建设、提高支撑服务工作质效,更好地为履职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激励代表委员们履职尽责,奋力书写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精彩答卷。